“制扇非遗”传人张国斌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01月11日 A2 版)

  浙江省安吉县鄣吴镇,既是一代艺术大师吴昌硕的故里,又是一个以制扇闻名全国的小镇。在这里,隐藏着诸多身怀制扇“绝技”的匠人,张国斌就是其中一位。
  初见张国斌,黑黑瘦瘦,略显拘谨。但一聊起制扇,他的眉眼间便有了笑意,话匣子也就此打开。他说,从16岁起,自己就在制扇厂做学徒,之后又去苏州学习制扇技艺。勤奋好学的张国斌用热情和努力学到制扇手艺,在2007年办起了自家的制扇小作坊。
  “从山上的竹子变成手中的扇子,要经历108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要精益求精,追求尽‘扇’尽美。”张国斌在熟练掌握各类制扇工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尤其是在鱼燕、花式合青圆头、挫节等扇型的开发设计上颇有研究,在技术含量高、定型难度大的款式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同时,张国斌对自己开发的制扇工艺进行专利申报。近年来,在当地知识产权局的鼓励支持下,他先后获得6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
  张国斌最新获得的一项专利是扇子大边骨加工工艺。“扇子的大边骨一般都是用胶水粘合,但时间久了容易脱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国斌想到了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便利用相同原理解决了大边骨粘合问题,延长了扇子的使用寿命。
  对制扇技艺的不懈追求,让张国斌的扇子越发精美。他制作的玉竹镶嵌直方扇、玉竹扇骨等作品分别被多家博物馆收藏。2019年,他的扇子作品还荣获中国“苏艺杯”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优秀制作奖。多年的积累,让他的作品有了一批青睐者,受到北京、上海等地文玩收藏者称赞。
  作为安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两山”工匠,在扇艺传承上,张国斌也是不遗余力,陆续带出了10余名徒弟。在他的倾囊相授下,徒弟们也是各有所成,有的自己开起了工作室,有的成了制扇工厂的车间主任、业务骨干。
  “只要有人来找我学,我就愿意教,毫无保留。”张国斌希望,能把制扇技艺一直传承下去。找张国斌拜师的人中,也不乏大学毕业的回乡青年,鄣吴人刘擎良就是其中一位。
  刘擎良的父母也从事制扇行业。他表示:“母亲告诉我,张师傅技艺娴熟,希望我能跟随他学习制扇技艺,学成后继续从事制扇行业,将这份技艺传承下去。”
  眼下,张国斌经常去安吉县各成人学校进行制扇教学,参与苏州、广德等地制扇人才间的交流与学习,并在2021年8月发表论文《探讨安吉鄣吴制扇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鄣吴镇有着浓厚手工制扇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学习扇艺,镇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给予补助和奖励。我们这些老制扇人也会致力于手艺的传承,将鄣吴的制扇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张国斌说。

□潘柏林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