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扬帆新航程

——2021年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综述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01月12日 A2版)

  历史的如椽巨笔,常常在重要节点上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刚刚过去的2021年,注定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历史上镌刻出与众不同的印记。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2021年2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意义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过去的一年,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和根本遵循,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扬帆启程,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迈出坚实步伐,取得卓越成效。
加强顶层设计 擘画未来发展路线图
  青史如镜,鉴照峥嵘岁月,折射深刻启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望历史,党领导新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道路,取得历史性成就。
  实践证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动知识产权事业改革发展的首要原则和根本保证。
  2021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知识产权工作顶层设计全面加强——
  9月,党中央、国务院公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前列,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基本建成的发展目标。
  10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勾画未来5年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具体“施工图”。
  北京、天津、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全国16个省区市纷纷印发地方知识产权建设纲要或“十四五”规划,为知识产权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
  2021年,知识产权工作首次被纳入国务院督查激励措施。《国家标准化战略纲要》《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我国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文件,都对知识产权工作作出部署安排,印证知识产权“五个关系”的重要论断。
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1年,在知识产权领域,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不断转化为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奏响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5月11日,《关于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的通知》发布,明确要求纠正片面追求数量的倾向,推动知识产权工作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
  这一年,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在行动等活动走深走实,把优质服务带到群众身边。据统计,全国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各节点和网点单位累计服务中小企业达30余万次。
  “方便、快捷、省钱!”在河北白沟、黑龙江鹤岗、山西运城、云南昭通……2021年新设立的商标业务受理窗口让越来越多的申请人享受到“家门口的便利”。如今,这样的窗口全国已有296个,成为服务群众、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大舞台。
  首次开放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数据,上线欧盟商标查询系统,推行专利代理机构执业许可审批告知承诺制度,发放电子商标注册证……2021年,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不断强化,受到一致好评。
  放得开,也要管得住。针对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抢注,国家知识产权局重拳出击开展专项整治,向地方通报4批次81.5万件非正常专利申请,“长津湖”“全红婵”等1111件商标注册申请被快速驳回,全年共驳回恶意商标注册申请48.2万件。
  2021年,“放管服”改革深化的红利不断释放,知识产权发展指标量质齐升,共授权发明专利69.6万件,核准注册商标773.9万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1.3万件。高价值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减至13.3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稳定在4个月,提前完成国务院提出的五年改革目标任务。
强化全链条保护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线上就能办维权,太便利了!”2021年10月,解决专利侵权烦心事的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专利权人叶佳说。这是“数字化”手段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广泛运用的一个缩影。
  2021年,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多元化保护和社会共治保护机制不断完善,全链条保护全面强化。
  新修改的专利法稳步实施,《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法》《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行政裁决办法》《商标审查审理指南》《商标一般违法判断标准》发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出台地方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为知识产权保护筑牢法治根基。
  2021年,《关于加强协作配合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的意见》印发。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地理标志保护的指导意见》。广西、安徽等多个省区市的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司法等部门印发文件,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和人民调解工作。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共受理2.3万余件调解案件,调解成功率达71.19%。
  打击侵权假冒事关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2021年,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办商标专利等领域违法案件3.42万件。4月23日,16省(区、市)统一销毁30大类、200多个品种侵权假冒伪劣商品,产生强大震慑效应。
  一起向未来,共圆冬奥梦。《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出台,《河北省奥林匹克标志保护规定》通过,京冀两地签订《2022年冬奥会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筑起冬奥知识产权保护新长城。
  2021年,我国新批准建设25个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达22个,244件地理标志按照《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实现互认互保,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提高到80.61分。
加快转化运用 激励创新促进开放
  “达州市30余家企业分别与40家科研院校开展合作,80件重大专利实施转化,新增产值6亿多元!”川东北知识产权“五进”推进会上介绍的这个例子,是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典型之一。
  2021年,知识产权加快转化运用,激励创新促进开放的作用更加凸显,知识产权成为市场主体创新发展路上的“开山斧”“点金石”。
  我国1.5亿市场主体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1年3月,《关于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通知》发布,唤醒未充分运用的“沉睡专利”,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济南金宇公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仅用17天,就用20项实用新型专利权和6件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来1000万元。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为创新发展谋得资金。2021年,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融资额达3098亿元,同比增长42%。
  神州大地,物产丰富。浙江临海的蜜橘,湖南吉首的湘西黄金茶,广西百色的芒果、广东珠海的斗门荔枝……2021年,在希望的田野上,地理标志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唱响乡村振兴的希望之歌。
  创新正在强力驱动中国,2021年评选出的中国专利金奖40项,涵盖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解决了一批“卡脖子”的技术难题,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突出。一批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开始建设,专利导航国家标准推广实施。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2022年,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必将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报记者 李 春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