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首善标准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助力首都营商环境迈上新台阶纪实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01月27日 A2版)

  好的营商环境对于市场主体来说,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环境优良、空气清新,市场主体才有活力。
  2021年,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首善标准,积极服务首都发展稳定大局,在提升便利化水平、完善监管机制、增强服务效能上开展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助力北京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度
  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市新设企业23.79万户,为近5年新高;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存量市场主体223.65万户。
  北京市市场主体生机盎然的背后,是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呵护。
  去年8月,北京市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十四五”优化营商环境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北京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和改革任务。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逐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持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大幅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政务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2021年,该局印发《关于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告知、承诺、审批等办理流程,细化事中事后监管方式;会同市政务服务局出台《北京市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工作方案》,在全市范围推进新一轮“证照分离”改革工作。
  如今,北京企业开办环节全部事项可在“e窗通”平台一站办理,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方式,实现网上一次申报、统一受理、统一反馈、一天免费办结,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普遍增强。
  2021年11月,《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北京市作为全国6个创新试点城市之一,将对标国际先进,持续打造国际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优化监管方式 提升监管效能
  优化营商环境,必须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2021年,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市级事中事后监管联席会议作用,出台《关于进一步创新和加强事中监管构建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的工作方案》,聚焦事中监管环节,创新提出“6+4”监管模式,探索实施风险监管、信用监管、分级分类监管、协同监管、科技监管、共治监管6项基本制度,在9大监管场景中试点推行“一业一册”“一业一单”“一业一查”“一业一评”4项场景化措施,提升监管精准性和监管效率。
  以更科学有效的“管”促进更大力度的“放”为目标,北京市在市场监管领域外继续扩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范围。目前,全市共有39个部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除特殊行业、重点领域外,各部门涉企“双随机”检查事项覆盖率均高于90%。部门联合随机抽查实现常态化,特别是把检查频次高、干扰大且适合合并的检查事项纳入联合抽查,全市参与联合抽查的部门达30个,涉及42个抽查领域。
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面对新冠疫情和严峻复杂的外部经济形势,许多企业经营面临困难。
  针对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把加强涉企收费监管、减轻企业负担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落实落细。
  按照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要求,该局结合全市实际,精心组织筹划,扎实开展了中介机构服务、行业协会商会、商业银行、交通物流、水电气暖等领域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积极推动国家和北京市纾困惠企红利有效传导,有力保障市场主体轻装前行。去年,北京市共检查1646家收费主体单位,督促退款近1.2亿元,罚没金额近6000万元。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和市场监管风险大的突出问题,该局组织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聚焦进口冷冻食品、“瘦身”钢筋、电动三四轮车、生产销售不合格儿童玩具、中介行业协会乱收费、保健食品市场乱象、塑料污染等关系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贴近群众生活的重点领域,依法查办一批性质恶劣的典型案件,严惩一批违法主体,实现“查办一案、警示一片、震慑几年,让监管长出牙齿,让违法者付出代价”的执法效果。

□本报记者 李 翔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