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交似故友
“如痴如醉迷投稿,亦师亦友监管报。全力全心写作忙,或甜或苦皆尝到。”我算是《中国市场监管报》的年轻粉丝了。虽然深入接触它只有短短两三年,但是我觉得和《中国市场监管报》相识很久,似乎已是老朋友,而且今后和它是彻底分不开了。
初次见报 意外惊喜
2020年10月21日我上班刚进办公室,同事拿着一份崭新的报纸庄重地对我说:“徐以成同志,恭喜你大作荣登大报!”原以为有文章刊登在《滁州日报》,这对我来说也不算什么新闻,但当我接过报纸时,顿时心里一怔,竟然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中国市场监管报》。这可是我的稿件第一次在国字级报纸上刊发,因没有心理准备,竟一时愣在那里。在清晰地看到文章的标题《滁州制止餐饮浪费从机关单位食堂抓起》,还有自己的名字赫然印在报纸上时,我才确信这是真的。对于我来说,这简直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我掩饰不住内心的惊喜,把文章品读了一遍又一遍,那种莫名的激动之情和成就感溢于言表。要知道,国家级的报刊我虽然时常投稿,但都石沉大海,因而有些麻木了。这第一次的上稿,让我瞬间感觉以往多少次的投稿坚持并非徒劳,或许正是锲而不舍的学习积累,才有了稿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终于有了成功的结果作为回报。初次上稿的经历,让我一度兴奋了许多天,时不时把收藏的那张报纸版面悄悄拿出来独自瞄上几眼,在找寻快乐的同时获取新动力。之后,我劲头更足了,写稿更用心,投稿更积极,几乎每月至少有一篇文章见报,却总也忘不了第一次上稿的情景和心境。
首笔稿费 激动不已
2020年12月22日,又是一个平常的工作日,收发室的师傅送过来一张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取款通知单,要我签收。这着实又给我平静的生活激起了一阵涟漪。接过取款通知单,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像个小学生似的将汇款单仔仔细细地研读了一番。这是中国市场监管报社给我寄来的汇款单,汇款金额50元。50元虽说不算多,但对于初次收获大报稿酬的我,其意义远大于稿费数额本身。为了留作纪念,我把取款通知单扫描成图片加以保存,然后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迫不及待地去单位附近的邮政储蓄银行网点兑现了稿费。
长夜坚守 如痴如醉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市场监管人,写稿可以说有丰富的素材源泉。白天忙于工作,写稿就只能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了。每天晚上,我都会抽出时间浏览白天来不及细看的《中国市场监管报》数字报,了解报社近期报道重点,拜读佳作,第一时间掌握自己的稿件刊用情况等。在每周二至周六报纸出版的前夜,我几乎天天守着电脑或拿着手机,刷新着数字报,搜索着特定的姓名、地名和业务用语等关键字词,只为第一时间知晓出版的报纸有没有我的文章,记不清有多少次熬夜到凌晨直至确认报纸信息已更新,如痴如醉。后得知报纸推出手机APP客户端,我马上下载,随时随地阅读了解《中国市场监管报》。
定下目标 笔耕不辍
2020年以来,我相继在《中国市场监管报》刊发文章20余篇。现在,我已经把向《中国市场监管报》投稿作为写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定下了每月争取1~2篇上稿的小计划,接下来就是付诸实施了。作为全国市场监管系统的主舆论阵地,《中国市场监管报》每天收到的稿件不计其数,要想提高在这份报纸的上稿率,不下苦功是万万不行的。勤能补拙,只有多写多练,笔耕不辍,才能不断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并享受其中的快乐。
□安徽省滁州市市场监管局 徐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