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瓶颈的路径抉择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03月01日 A3版)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对民营经济来说,其高质量发展依旧存在着障碍:生产要素投入有限、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资源环境成本处于高位、产业和服务缺乏竞争力等。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宏微观经济形势,重点从经济结构、政策结构、生产结构、经营结构层面探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瓶颈,再分别从政策导向层、制度设计层、经济结构层、技术创新层、风险防范层的优化视角,探索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按照“十四五”总体规划要求,未来一个时期内中国将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过渡、从外延式增长到内涵式发展的转变,通过碳达峰、碳中和来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通过深度调整国民经济的结构来实现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这些愿景的实现都不能离开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重要贡献。
当前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和面临的新问题
  近段时期以来,各地都对民营经济发展进行了再认识、再提升、再动员、再部署,在面临国内外市场变化的形势下,民营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但同时仍存在一些待突破的瓶颈和待解决的新问题。
  (一)制约发展的瓶颈
  1.经济结构层面。在经济上升期,多数民营企业在政策支持和引导下投入了大量产能,但在经济回落、发展由数量向质量转换的时期,出现产能过剩和资源拥堵不可避免,由此产生的负外部性会严重影响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预期。尤其是那些对经济环境预判不足、分析偏颇的民营企业,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关键技术、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等要素的制约。
  2.政策结构层面。中央针对民营经济主体出台的各项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清单中,很多都直接指向了“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但是,不同行业主管单位、不同地方政府的理解能力、执行能力等,都或多或少存在差异;如果理解不透彻、执行不到位、把控不全面,就极易让中央的相关政策到行业管理和地方政府层级之后,被“稀释”或者被变相“打折扣”。
  3.生产结构层面。民营经济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多数民营企业的生产活动都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位置,其主要功能是为价值链顶端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或者合资企业)提供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加工、贸易和劳务服务等低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在生产实践中,民营企业既要保持与供应商、终端企业的紧密联系,也要依赖运输、仓储等物流保障。这种不合理的产业链构成,直接导致了民营企业价值链的不合理,难以形成高质量发展形态。
  4.经营结构层面。目前,大量民营企业处在粗加工链条上,较少涉及深精细分工,企业经营管理被边缘化,加上应对市场变化能力滞后,使民营企业只能通过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材料获取无限接近市场平均水平的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进行独立创新、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同时,部分民营企业的经营发展理念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品同质化、盲目扩张、环保不达标、税收社保缴纳不规范等。因此,政府要把正常的市场出清和政策误伤做好区分,才能更好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经济主体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和工具,开启了全新的数字化、信息化经济模式,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思维、提供新的可能,但民营经济同样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一是民营经济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但同时也存在很多惠企政策不落地和“影子政策”现象。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注重“政策推动”而忽视“服务推动”,如困扰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许多地方依然办法不多。
  二是各级出台的利好政策如一剂猛药,虽有着立竿见影的疗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民营企业对政策不会用和“不感冒”的情况。究其原因,从企业角度看,有的是由于相当一些企业家对政策的敏感度不高,对相关政策的学习领会不够,不重视政策与企业的对接研究;从政府角度看,有的是由于政策出台缺乏配套措施,导致企业“无法应招”“不好下口”,有的是由于一些政策存在设计缺陷,企业可操作性不强。
  三是内部制度建设滞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薄弱。许多企业在内部治理方面缺乏现代治理理念,治理机制建设严重滞后,家族式裙带管理仍是主流。传统产业是民营企业的主打领域,但在技术进步层面,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开发能力,技术层次较低;在经营管理层面,企业经营能力弱化,管理水平低且不规范,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经营者素质层面,许多企业家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尚达不到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
  这些问题和障碍,有些是延续和累积性的,有些带有“欠账”意味,有些还带有成长性特征。因此,一方面,需要我们正视问题和研究问题,看到其发展性和前进性;另一方面,不能急于求成,要看到其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民营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路径抉择
  民营经济需要进一步扩内需、稳外贸、树品牌、激活力,在危机中找寻生机,在困境中挖掘机遇,紧紧围绕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在实现路径上,可探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抉择:
  政策导向层。不断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因素,紧紧把握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民营经济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通过民营企业的自我提升,使之能够逐渐获得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同样的或者类似的资源和政策支持。
  制度设计层。对民营经济开展基于“竞争中性”原则的制度设计,大力推动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确保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都处于同样的起跑线上,通过二者的竞争与合作、交叉与重合,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结构层。通过多维度的结构优化,继续从供给侧端发力提升民营经济的发展质量,逐步提升民营经济的投入产出比率,并以降低资源依赖和环境保护为前提,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层。通过创新思维、创新渠道、创新模式,不断降低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解决其长期困扰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努力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升级,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风险防范层。高度关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尤其是产业结构失衡风险、金融系统性风险以及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环境风险等,通过多措并举和各方面统筹协调,将民营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
  未来,民营企业要逐步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主动加强与世界一流企业、优秀国有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经营能力与管理水平。民营企业要全面贯彻新理念,积极谋划和推进改革,充分利用好各级政府搭建的各类产学研用对接平台,发挥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民营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福建省政府驻京办经济联络处副处长 陈 巍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