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餐饮发展现状及治理对策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03月31日 A7版)

  近年来,网络餐饮发展迅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网络餐饮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探索网络餐饮发展现状与治理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络餐饮发展现状与问题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44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25亿,增长率29.9%,占网民整体的52.7%。另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2)》,2021年在线外卖人均支出在餐饮消费支出中的占比达21.4%,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宅经济”爆发,在线外卖在地域上向四线城市扩增,外卖品种及场景更加多元化。
  随着网络餐饮的发展,各种问题不断呈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网络餐饮市场各方责任落实不到位。网络外卖平台的抽检监测机制不完善、动态管理不到位,餐饮单位相关信息未公示、违规平台内的经营者未及时下架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诚信经营意识不强、经营管理水平有限,存在无证、冒用他人证照或使用过期失效证照从事网络餐饮服务等行为。外卖配送人员流动性强,其是否具有健康证明难以确定,导致食品在配送过程中存在受到污染的风险。
  二是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待加强。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待完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均对网络餐饮服务各方面进行了规定,而实际监管中相关细化措施待完善。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标准化工作滞后,团体标准发展缓慢。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在实际工作中,还有沟通不畅、监管重叠、法律执行不到位及网络餐饮新形势监管不力等问题。
  三是网络餐饮参与者各方信息交流不充分。我国网络餐饮环境复杂、体量大、涉及主体多,网络餐饮在加工经营配送过程中均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网络餐饮经营者有掩盖对自身不利信息的动机,导致消费者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最终买单者。目前,平台、餐饮企业、消费者、监管部门信息对接不畅,“互联网+明厨亮灶”落实不力。平台的管理数据与监管方衔接不充分,监管者、第三方平台、经营者和消费者等信息共享不充分,影响到食品安全问题处理效率。
网络餐饮监管对策与建议
  一是压实网络餐饮市场各方责任。督促网络餐饮第三方平台严格经营者审核程序,加大对经营者相关资质的审核力度,加强信息公示。鼓励网络餐饮经营者主动提升餐饮服务水平,积极建设餐饮示范店、示范区。规范送餐管理,加强配送人员健康体检和培训,杜绝配送环节污染。在配送人员中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提升共同治理效能。全面提升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引导消费者依法维权。
  二是加强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强化网络餐饮立法细化监管工作,尽快出台操作性强的网络餐饮监管相关实施细则,并加强网络餐饮标准化建设。创新举报奖励制度,强化网络餐饮市场各方对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的监督。加大网络餐饮专项监督整治力度,严厉打击网络餐饮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将查处结果及相关信息统一归集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加强信用监管。深化网络餐饮协作监管治理,增强部门间的协作,提升政策引导和形势研判能力。
  三是应用新兴技术推进网络餐饮智慧监管。可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建立食品安全溯源体系,记录网络餐饮从原材料供应、加工、配送每一个环节的信息,使其都可通过区块链追溯到人,提高食物供给的透明度。可依托现有数据平台建立连接监管者、第三方平台、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全国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在履行好各方义务的同时,使第三方平台、经营者、消费者等多方力量尽可能成为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的监督者,在更高程度上促进社会共治。

□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王 茜 冯 军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