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食品抽检靶向性 助力监管提质增效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03月31日 A8版)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抽检是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途径。在基层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下,如何提高抽检工作的靶向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瞄准“靶”关键在于如何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及消费者的消费重心,合理安排抽检工作。
  抽检计划制定“因地制宜”。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特色食品,不同的基层所辖区内的餐饮、食品加工小作坊分类也各有侧重。总局、省市局下发的“国抽”“省抽”抽检计划是一个宏观考量,区县局层面制定的抽检计划则是对于抽检计划的微观补充,是确保食品抽检靶向性的关键一笔。为确保其行之有效,一方面,区县局要加强与基层所之间的沟通协调,切实了解食品经营者分布、经营等具体情况,抓住当地特色食品等关键种类,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要打破各项业务之间的信息壁垒,将信用信息、消费者投诉、行政处罚等信息纳入考量,分别赋予上述指标不同权重分值,得出不同食品类别经营者的风险指数,最终以风险指数为切入点,确定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点,从而确定当地经营者的食品抽检优先级,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抽检计划。
  依据市场主体特点聚焦重点检测项目。抽检计划制定既要“因地制宜”,也应“因人制宜”。其中的“人”指的是市场主体,主要是依据两个方面:其一是依据食品经营者已有的抽检结果,建立抽检不合格台账,为高风险市场主体建立“一对一”的高风险检测项目台账,提高抽检的针对性。其二是依据因“人”产生的共性问题,以食品小作坊抽检为例,我们在开展白酒小作坊抽检工作中发现,同一区域的白酒生产加工工艺、原料往往相似,检出的问题也常相同,一些不合格指标反复出现,因此可将这些共性问题项目作为对特定区域经营者制定抽检计划的“靶”,从而提高抽检的有效性。
  增强消费者参与感增强食品安全信心。让消费者参与决策食品抽样种类,既可以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感,也可以提升抽样的针对性。“你点我检”专项计划满足了这些需要,但在实践探索中仍需要拓宽“点”的渠道:一是因为现有的参与途径仍然有限、“三微一端”使用程度不高;二是因为互联网的主要受众侧重于青年人,难以全面了解中老年群体对食品抽检种类的具体要求。因此,拓宽线上线下沟通参与渠道、了解消费者所关注的食品种类,才能“检消费者之所想”。近几年来关于“网红食品”的测评短视频受到网友追捧,社会力量的介入一定程度上说明官方监管力量在这一领域相对薄弱。因此,及时针对“网红食品”“网红餐厅”等消费新宠做出“官方测评”,是强化新消费领域食品安全抽检的有效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食品抽检的检测指标专业性强,部分经营者并不能理解检测问题指标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防范不合格产品的产生,基层执法人员在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情况下也很难对企业进行相应的指导。因此承检机构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做好抽样检测的解释说明,与基层市场监管人员形成合力,才能使食品安全监管真正提质增效。

□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管局 徐接达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