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讨论食用农产品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
广西召开食品安全风险会商联席会议
本报讯 (记者 孔国俊 通讯员 龙慧琳)9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 2022年食品安全风险会商联席会议,交流研判食品安全风险,部署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有关工作。针对果蔬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水产品兽药残留超标及重金属元素污染等问题,广西将坚持问题导向,树立底线思维,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针对果蔬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广西将从果蔬产品种养殖环节、市场准入制度、溯源信息等方面加强信息共享和过程监管,强化源头管控。同时,统筹各部门资源力量,扩大监测范围和种类,并根据广西各地特色优势农产业,制定差异化防控措施;推动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助力广西地方特色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针对水产品兽药残留超标问题,广西将结合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深入会商交流,聚焦重点品种、重点项目、重点地区,开展靶向风险排查,加大风险研判处置和工作督促调度,对水产品兽药残留超标问题实施全链条整治。同时,落实水产品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针对重金属元素污染风险问题,广西将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开展农产品种植土壤、水质等环境重金属污染调查,严格控制农药化肥镉含量,并加大对大米食品生产企业重金属检测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原料稻谷、成品大米重金属检测工作,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完善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机制,加强宣传培训,以科普下乡村、入农田为契机,提高种植户科学安全用药技术。此外,持续加强豇豆、韭菜、芹菜等重点品种执法监管工作,严厉查处打击违规用药行为。
会上,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常务副主任、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黄震指出,食品安全是疫情防控、服务民生、稳定民心的基础性工作,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防范化解风险、守牢食品安全底线责任重大。他强调,各部门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食品安全风险的复杂性、长期性,凝聚食品安全工作合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治理,实施网格化全链条监管模式,确保食品安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