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驶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多场采访活动札记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10月21日 A2 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细读报告中这段话语,可以体会到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几天来,记者参加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组织的各场采访活动时感到,在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民营经济已成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必将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十年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经济迈向更广阔舞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据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截至2022年8月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从2012年底的1085.7万户增长到4701.1万户,十年翻了两番多。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由79.4%提高到93.3%。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历史性地跃上5000万户和1亿户的大台阶。
  与之相应,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3.9万亿元增长到114.4万亿元,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1.3%增长到18.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长到81000元。
  民营经济不仅有了“量”的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突破。记者了解到,我国专精特新企业蓬勃发展,截至2021年底,已培育4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62家“小巨人”企业,其中超六成分布在工业基础领域。
  面对近年来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减税降费,“放水养鱼”,让市场主体得以“轻装上阵”,民营企业展现出强有力的发展韧性。从2020年初到今年8月,民营企业继续保持增长,净增1184.7万户,占过去十年净增总量的三分之一。
  十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民营经济发展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着力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
  如果把活跃在市场上的众多经济主体比作“鱼群”,那么营商环境恰似“清水”。只有创造出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使各类企业如鱼得水。
  记者从多场集体采访中了解到,全国各地均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发力点,为民营经济发展谋良策、出实招,取得了积极成效。
  “过去5年来,海南省新增市场主体超过了之前30年的总量,2020年和2021年两年新增了100万户市场主体。”海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沈丹阳介绍说,“海南省市场主体的增速是全国增长最快的,已经连续31个月保持全国第一。”
  市场主体迸发的活力源自何处?沈丹阳说,重要原因之一是营商环境发生了三个明显变化:一是政府的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二是要素供给明显加快,三是法治保障能力更强。
  “比如我们采取‘极简审批’‘一枚印章管审批’等制度改革,全省政务网办率已经超过90%,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沈丹阳举例说。
  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表示,山东省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将用更好一点、更优一点的政策创新营造人才环境,用制度机制创新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用各种“政策包”创新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在山东蓬勃发展,形成创新高地。
  “我们要搭建企业服务平台,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形成热带雨林式的企业发展生态,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正中在介绍本省工作时说。
  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浩东介绍,湖南省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立了省领导联系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链长制,出台了《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升级版,实施“万名干部联万企行动”,整个制造业发展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我们让企业家站C位、唱主角,受尊崇、获表彰、得支持,企业发展劲头和信心越来越足。”杨浩东说。

维护公平竞争
  良好的营商环境建立在公平竞争基础之上。民营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公平的竞争秩序能否建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着力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
  市场监管部门围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市场规则逐步完善统一,破除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大力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有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大会期间,记者在多个场合采访中了解到党和政府对市场公平竞争的重视。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一级大法官贺荣表示,人民法院将坚持对国企民企、内资外资、大中小微企业一律平等保护,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民营经济始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民营经济人士始终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孙业礼说。
  孙业礼表示,我们党在充分肯定资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积极作用的同时,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为资本设置好“红绿灯”。这是为了更好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使资本在法律法规的制度框架下健康发展。这样做不仅不会影响民营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
  孙业礼指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两个“毫不动摇”已经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大政方针,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这个方针政策现在没有改变,将来也不会改变。”孙业礼说。

□本报记者 李 晶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