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假冒国际合作”论坛举办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11月08日 A1版)

  本报讯 (记者 袁 赞)进入11月的上海,风清气爽,秋意渐浓;美丽的黄浦江畔,大咖云集,共谋发展。
  11月5日,“保护知识产权 打击侵权假冒国际合作”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本次论坛由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办。作为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放共治”分论坛板块,此次论坛旨在搭建全球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假冒交流平台,为侵权假冒全球治理建言献策。
  上午9时,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帷幕,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蒲淳作主旨发言,商务部部长助理李飞、上海市副市长张为致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向论坛致贺信。
  论坛现场,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国国家行政执法部门和刑事司法部门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外国驻华使馆(团)知识产权官员、知名专家学者、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聚焦国际国内关切,就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发言交流,进一步推进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侵权假冒协同治理效能。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充分肯定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成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期待与中国等成员国合作,携手构建平衡、包容、充满活力和前瞻性的全球知识产权生态系统。”王彬颖表示。
  新技术新业态的兴起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
  全球反假冒机构主席约翰·安德森在发表视频演讲时提出,飞速发展的线上活动和网络交易,让越来越多的小包裹货物出现,这些小包裹经常通过集装箱运载,使得对假冒伪劣的侦查和打击愈发困难。“我们在反盗版的同时,主要关注日益增长的非法流媒体,尤其是直播活动。”安德森表示,“在打击假冒和盗版方面,需要执法机构、立法者及社会所有方面共同努力,应对新挑战。”
  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金海介绍,我国正在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与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海关签订了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文件。通过科技赋能,全面推广应用新一代查验管理系统移动端商标智能识别技术,加大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2022年前三季度,经跨境电商渠道扣留的商品批次达1.25万批次,扣留数量达372.96万件。
  加强社会监督共治,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是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统筹协调、综合施策,推动多方参与,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链条,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欣喜并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变化,许多人说知识产权强保护时代已经到来。”艾默生集团中国区总经理李洁在论坛上表示,这种变化不但体现在立法层面——知识产权法定赔偿最高限额不断提高,开始适用惩罚性赔偿原则,也体现在执法和司法层面,以往的一些老大难问题,或者更为隐蔽的新型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同时,不少地方行政机关、法院在处理知识产权侵权问题时,也体现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较高的工作效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国知识产权事业不断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
  “过去的五年,是中国知识产权事业谋篇布局、全面推进的五年。中国政府注重创新驱动,坚持依法治理,持续强化重点整治,大力推进社会共治,不断深化国际合作,有效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取得积极成效。”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蒲淳在主旨发言中表示,下一步,中国将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加强与世界各国协作,携手开创知识产权保护新局面。

□本报记者 倪 泰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