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棉花盛开的地方(下)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12月31日 A4 版)

  
  从一个人到一家人,从一家人到一群人,许多江苏纤检人已经不是第一次远赴新疆参加棉花公检了。对于他们,每一座从棉花产地收购来堆垒在仓库的待检棉山,都是一个新的战场。从现场过磅称重,到品质抽样、扫描测水、杂质抽样、样品归集和实验室交接,这日复一日看似简单而重复的一条龙劳动,他们却干出了激情,并对平凡的工作有了新的诠释。
  他是她身旁的一棵树,他们肩并肩彼此偎依;她是他手边的一朵云,他们的手就这样幸福相牵。在江苏纤检队员中,早有人把新疆作故乡,或夫妻同行,或姐妹结伴,或一来就是十多年,把家搬到美丽的新疆,把青春留在壮美的天山脚下。
  南通的吴往林、王桂林夫妇和宿迁的杨靖宇、吕红夫妇,均是比翼齐飞,一起到新疆来参加棉花公检。
  有一天,宿迁纤检所领到510吨12个批次2232包公检任务。天还没亮,小杨夫妻和本所的同事就背上测水仪,带上扫码枪,拿上样品袋,风风火火地进入棉花公证检验仓库。小杨的工作是将测水仪插进棉包体内15厘米处,检测棉包含水量是否超过10%。这可是个力气活儿,没有点儿基本功,很难达到要求。有时任务量大,一天要检测八九百吨棉花,忙完之后像他这样的年轻人都手臂肿胀,感到吃不消。小吕和小杨分工不同,她要完成对所有棉包的身份核对,逐包通过扫码枪扫描录入棉包信息,一丝不苟地为每包棉花确定身份。只见在一垛垛棉包垒成的一排一排棉包间,小吕身轻如燕,双手上下翻飞,不停扫描,以“零失误”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在这浩瀚的戈壁滩上,滴滴答答的数据录入声宛若天籁。
  吴往林和妻子王桂林来到库尔勒参加棉花公检。吴往林说,他们随队来新疆,因为妻子在身边,心里感觉特别踏实。有时连续几天的公检量达到最高峰,各单位都分到近20批的公检任务。一天,他在扦样时,发现有一垛6包棉花靠在一起,卸车的夹包机师傅没有将棉包挑开成八字角,无法抽到棉花样品。吴往林看附近没有夹包机,一时也联系不到仓库保管人员,为赶进度,他就用自己的身体将棉包往两边推。这可是每包重量为227公斤的棉包呀,他那矮小的身体没能挪动棉包,还在发力时把自己的腰扭伤了。当时,他脸色苍白,疼痛得不能弯腰。王桂林急忙扶着他坐下歇了一会,但没多久,他就又投入工作之中。领队成广明得知情况后,叫他到宾馆躺一会儿。吴往林说,所里本来人手就紧张,一个萝卜一个坑,他不干,别人就要多干,不能因为自己耽误大家的进度。
  在成广明心里,来自南通的四个人就是一个大家庭,关键时相互关心相互帮衬,才是集体的意义所在。为了不拖江苏公检团队的后腿,他把大家招拢在一起,开了个小会。他说,首先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就要关键时刻一顶俩,谁有困难大家一起帮;其次,就是早出晚归,延长工作时间,确保任务高效整点完成。看到工友们的关怀,吴往林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江苏纤检人以精诚团结、配合默契,以非凡的意志、顽强的战斗精神,书写了赴疆公检的一段传奇。诚如保尔·柯察金所说,他们没有虚度年华,也没有碌碌无为。在纤检工作即将结束,快要离开新疆的时候,他们说:“只要需要,我就会再来!”


  汗水折射太阳的光辉,劳动托起明天的希望。劳动不仅让生活有奔头,它还能让人在创造中心怀梦想。
  过磅、抽样、测回潮率、扫码、测杂质,每一个环节、每一道程序,即使每天重复几百次,江苏纤检人也丝毫不敢懈怠。他们严格检验程序,保证出具数据及时、准确、可靠。长时间高强度在户外作业,加之当地风大天干,扬州七名检验人员的双手常常脱皮、肿胀,有的甚至溃烂、变形,有的整个指甲盖都被掀翻,但他们仍咬牙坚持。北风伴随着雪花,吹在人的脸上像刀割一样。大家冒着刺骨寒风在露天堆场工作,有时候在风雪里连续工作几个小时后,头上和脸上沾满了雪块儿,远远看去就像一个个雪人。
  如何才能确保棉花公检任务高质量完成?他们没有豪言壮语的表述,没有惊天动地的行为,只有两个字——“坚持”。
  袁冰第一次赴疆时,妻子还在孕期;如今,孩子已经小学毕业了。他心怀愧疚地说自己虽然没有落下一次新疆公检任务,却错过了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机会。面对妻子的埋怨,他还是想方设法做通妻子的思想工作,毅然决然地奔赴公检“前线”。
  “你走这条路,千山草色青;我走这条路,万家灯火明。”在常州公检队员的心中,工作要比家庭大,集体要比个人重要。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都无私地把集体利益放在前面。
  寇越2020年刚被分配到纤检所工作,一开始对纤检工作可谓一窍不通。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带领下,他开始接触棉花公检。这次是第一次来新疆参加这项工作,他的内心既激动又忐忑,生怕会出现什么失误影响所里的形象。他顾不得欣赏库尔勒的风景,来了之后就一头扎进工作中。
  孙健作为苏州市纤检院棉花检验的骨干力量,已经连续六年来到新疆了。为了工作,他只能把对年迈父母和家人的思念深深地藏在心底。2021年12月中旬,父亲突然病危入院,远在几千里之外的他,强忍着焦急与愧疚,通过电话和家里、医生进行沟通,最后因为路途遥远,连老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见上。得知父亲故去的消息,他两眼噙满泪水,朝家的方向磕了三个响头。他乡和故乡在他的眼前已模糊成一轮月影。
  在江苏纤检人心中,天山雪、大漠魂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期待和牵挂。他们把完成工作提升为使命认同,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江阴市纤检所李云飞连续八年参加新疆棉花公检。今年的公检任务下发时,耄耋父母正卧病在床。当得知这次赴疆公检时间紧任务重时,李云飞为父母安排好生活,赶赴阿克苏投身到火热的公检工作中。在李云飞的影响下,接到公检任务时刚刚订婚的张晓康,留下待婚的新娘,毅然前往新疆。范思齐在公检中劳累病倒,住院三天后也立刻投身一线工作中……
  让一滴水见证太阳的崇高,让一棵草望见草原的广阔,让现实照见未来,才能让生活更有意义。在日复一日、平凡单调的工作中,江苏纤检人以重任在肩的实干和细若棉丝的细腻,力求让自己的工作更出彩,让自己在新疆的每一天更有意义。
  在巍峨苍远的天山脚下,在一座座高耸的棉山前,江苏纤检人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在一百多天的时间里打了一场又一场漂亮的攻坚战,为江苏的援疆建设作出了贡献。
  对于江苏纤检人来说,每到棉花开始纤检时,他们的心就飞到了天上脚下。他们紧贴棉山忙碌工作的身影,就像苍山之上翱翔的鹰,和高耸的棉山一起,构成一幅简洁有力的图画。
  旧岁挥手离别,来年还会再见。江苏纤检人在新疆棉花公检中所表现出的“朝受命、夕饮冰”,把他乡当故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非凡业绩的壮举,正是踔厉奋发、笃定前行的伟大时代的一个缩影!

□江苏省淮安市市场监管局 刘广波 龚 正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