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标准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01月07日 A2 版)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我们做好新时代标准化工作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作出重要部署。这对市场监管工作特别是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标准创新管理司将在市场监管总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工作总思路,围绕“一个大市场、两个强国、三个监管、四个安全”工作总要求,大力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努力在四个方面抓突破,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服务市场监管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锚定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标准供给和实施效能上抓突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标准是重要的市场规则,是加强市场监管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性制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充分发挥标准的规则作用,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
  激发市场自主制定标准活力。开展团体标准组织发展能力评价,培育100家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团体标准组织,制定1000项以上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相关团体标准。出台标准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办法,鼓励企业瞄准国际先进标准开展对标达标活动,争创约500家企业标准“领跑者”,建设1000家标准创新型企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强化标准实施监督。研究出台加强标准实施监督指导意见,建立标准实施监测平台和标准实施监测点,支持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发展,推动在市场监管执法过程中采用标准,充分发挥标准对市场监管尤其是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支撑作用。修订《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开展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监督抽查,实现行业标准监督抽查达到500项、地方标准监督抽查达到500项,纠正与强制性国家标准不一致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防止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

锚定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标准制度型开放上抓突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标准是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我国企业走向国际的“通行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充分发挥标准的联通作用,实施好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ISO、IEC)组织治理和战略实施,组织中国专家积极参加前沿领域,尤其是数字技术、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物联网、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国际标准的研制,助力国际贸易便利化。修订《采标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加快转化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实现采用国际标准超过600项,推动国内国际标准体系兼容,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加强标准化国际合作交流。深化与欧洲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地区和国家标准化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增进互信,共同推动国际标准制定。举办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中国—东盟国际标准化论坛等高端国际会议,发展互利共赢合作伙伴关系。加大国家标准外文版编译力度,在碳达峰碳中和、大宗商品贸易等领域制定国家标准外文版100项以上。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标准信息交流,加大国家间标准互换互认力度、不断提升标准互联互通水平,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锚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上抓突破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标准是重要的战略性创新资源,是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化的重要载体。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推动市场主体创新发展。
  健全标准与科技创新协同机制。与科技部联合出台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意见,建立重大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的联动机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提高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研究成果的比率,促进创新技术产业化应用。联合全国工商联举办“2023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大会暨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周”活动,在上海、天津等地开展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周专场活动,鼓励民营企业同步部署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工作,加快民营企业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提升市场竞争力。
  不断增强标准创新工作合力。指导上海、山东、浙江等地开展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凝聚地方各部门合力,率先实现《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确定的“四个转变”,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印发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申报指南,围绕区域重大战略,启动一批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凝聚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孵化一批先进技术标准,推动一批标准实施,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锚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在标准化工作能力上抓突破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标准是世界公认的质量基础设施,是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充分发挥标准的基础作用,支撑质量强国建设。
  推进标准化机构建设。加强国家综合标准化研究机构、行业标准化研究机构、区域和地方标准化研究机构的协调管理,努力形成全国标准化科研机构一体化发展。推进国际标准化人才教育基地建设。加强标准国际化区域中心、ISO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和会议中心、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的管理,提升国际标准化工作效能。
  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制定标准化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加强标准化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培养标准化职业技能人才2000人。鼓励地方探索企业标准化总监制度。建好国际标准化人才库和师资库,持续开展国际标准化青年英才选培活动,梯级式培养国际标准化人才队伍,培训一批国际标准化专家。
  我们深切感受到,能否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战胜新征程上的新挑战新考验,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用思路找到出路的能力,提高把想法变成办法的能力;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增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凝心铸魂,增强全司同志建设高质量标准体系的历史主动性和斗争本领。放眼未来,我们将充满信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创新求实,拼搏奋进,努力推进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党支部书记、司长 肖 寒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