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种设备应急技术保障装备再添利器

首台特种设备应急技术保障车获得专利授权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01月19日 A8 版)

  本报讯 近日,由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浙江省特科院)自主定制研发的特种设备应急技术保障车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标志着我国特种设备应急技术保障装备体系建设取得了新进展。该车为全国首台特种设备应急技术保障车辆,已于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应市场监管总局调遣,赴北京参加大型游乐设施特种设备安全应急演练,为相关活动的顺利举办提供了技术支撑。
  特种设备应急技术保障车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我国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提升我国特种设备应急处置和救援体系建设需要而研制的一款特种设备应急保障专用装备。
  应急技术保障车由一辆19座中型客车改装而成,配备通信、办公、广播、照明、图像采集与传输、辅助以及便携式控制等7大功能系统,通过车内影音传输系统、内置摄像头以及手持单兵图传设备等,可实现市场监管部门指挥中心、特种设备应急处置技术中心、特种设备应急处置现场三方实时联线,为领导、专家第一时间掌握事故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进展、精准研判和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应急技术保障车配置了车顶升降照明摄像装置,既可实现高处现场情况自动拍摄降低高处作业风险,也可为夜间应急处置工作提供照明,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车辆顶部配置取证主机,可主动缩放镜头拍摄并保存事故现场画面视频,通过车外有线信号完成数据实时传送。该车设置了独立的装备区、功能区、驾驶区三大区域,功能区可满足6至8名工作人员同时办公休息,装备区可携带安全防护装备、检验勘测仪器以及应急工具等仪器设备。该车具有良好的动力系统,能够用于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应急培训演练及重大活动安全保障,适用于我国不同的地形及气候环境。
  浙江省特科院认真贯彻市场监管总局、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关于特种设备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新型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技术资源及创新资源优势,加大应急处置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强特种设备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大力推进“人才+技术+科研”的融合,积极助力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特种设备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其中,依托全国唯一的“全国双普”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治制宣传教育基地”),累计投入4100余万元,建成包括特种设备应急培训演练平台系统、事故警示教育中心、结构仿真与安全评价实验室和失效分析实验室、应急处置管理系统以及应急技术保障车等平台载体或装备设施,打造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特种设备应急培训演练基地。
  同时,该院组建了一支由5名正高级工程师、15名博士领衔的应急处置科研团队。自组建以来,该团队成功还原模拟“6·13”沈海高速温岭段液化石油气运输槽罐车重大爆炸事故等多起重大事故并形成技术分析报告,起草编制了省内多个应急处置文件和指导书。此外,该院还打造了一支由300余名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专家组成的特种设备应急培训演练师资队伍,编制形成9类课程53个培训科目,主办或承办多项特种设备应急演练活动,年均培训各类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超4.85万人次,在保障浙江省特种设备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浙江省特科院将继续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迭代升级特种设备应急培训演练基地设施功能,优化完善特种设备应急技术保障车的实战能力,强化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和科研攻关,健全完善应急培训演练课程设计,定制开发更贴合实战的应急培训演练活动,进一步提升培训演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有效降低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率、减轻事故危害和影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仲 文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