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着力念好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三字经”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03月23日 A4 版)

  本报讯 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体系建设,不断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培养和能力提升,近年来持续创新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工作,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协同共治食品安全领域突出问题,充分发挥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的事前防范、排查风险作用,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建立制度机制,让风险预警交流“立”起来。为规范食品安全风险会商及抽检监测信息通报工作,强化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信息的管理和综合利用,省局以省食安办名义印发《黑龙江省食品安全风险会商制度(试行)》《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信息共享利用管理办法(试行)》。按照领导责任、工作推进、考核评价、督导问责“四个体系”要求,对会商内容及时间、会商确定的防控措施及责任等全面进行规范,确保食品安全风险会商想得到、查得出、防得住。
  建立台账清单,让风险预警交流“动”起来。省局克服以往出了问题找原因、查隐患惯性做法,把功夫下在平时,要求各部门主动搜集并通报日常监管、抽检监测、舆情监测、案件查办、投诉举报等工作中发现的各类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并及时建立风险隐患台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前预警、尽早提醒。跨前一步研究风险防控措施,进一步梳理细化各业务条线存在的风险点。2022年,共组织召开部门间会商4次,组织召开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和“微腐败”专项行动风险会商29次;认真梳理7方面60个类别风险问题清单,并以问题清单为抓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认领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新格局,进一步架起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高压线”,织密全省食品安全的“防护网”。此外,为把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引向深入,根据各地特点,省内建立区域风险交流合作机制,定期研判区域内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统筹区域食品监管优势资源,联合排查和防控区域性重大食品安全风险。东南部片区(牡丹江市、鸡西市、七台河市)、东部片区(佳木斯市、双鸭山市、鹤岗市)、北部片区(伊春市、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已签订合作协议,召开风险会商会议,在信息共享、风险共防、合作共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利用特色载体,让风险预警交流传播“活”起来。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为了解决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省局充分利用《食安龙江》电视精品栏目,通过权威科学、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好食品安全抽检故事,普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不断强化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同时,在省局官方网站、政务微信公众号、政务快手号上发布消费提示和风险解析60余条。在食品安全宣传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重要节日节点,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互动式活动,不断提升科普宣传活动的体验感与参与感。

□陈晓丽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