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激发强劲的“标准力量”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06月13日 A3版)

□2023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现场。

  6月9日,2023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在山东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国内外的院士、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国际组织代表约300人云集青岛,围绕“标准化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共谋可持续发展良策,凝聚全球标准化发展共识。
  2023年,青岛市“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验收。自2015年11月,青岛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标准委签署《关于推动青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合作备忘录》以来,青岛市按照深化标准化综合改革和落实合作备忘录等要求,形成了“1+3+6”的目标定位和工作举措,推动标准化工作整体水平走在全国城市第一方阵。眼下,青岛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正在通过越开越大的开放大门,让世界读懂标准国际化发展密码。
夯实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保障基础
  深化标准化综合改革政策体系。2015年以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在全国城市中率先提出实施“标准化+”城市发展战略,并写入“十三五”规划。市政府成立青岛市标准化委员会,市长任主任,办公室设在原市质量监督局(现市场监管局)。在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加挂“青岛市标准国际化研究中心”牌子,承担国际标准化相关事务。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青岛市“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创新发展的意见》。市财政累计对5653个标准化项目给予1.58亿元的扶持,居全省第一,2018年开始各区(市)政府实行1∶1配套支持。通过上述措施,搭建起深化标准化综合改革、推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四梁八柱”,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准化工作政策措施体系。
  构筑标准化人才教育培训高地。以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为依托,大力培养国际标准化高端人才、标准化实用人才。2016年,支持青岛大学在全国综合类高校第一个设立标准化研究院和标准化学院工程专业,2017年开始开展标准化工程本科、硕士研究生专业培养。在国家标准委支持下,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承接了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1+X标准编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制度试点任务,持续举办青岛市“标准化+”公益大讲堂40期,培训人数达到70000人次。形成了国际标准化培训、标准化工程学科教育、标准化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化知识公益培训全方位综合培训体系,为我国标准化教育培养工作的开展搭建了平台、提供了经验。
开展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项目建设行动
  开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探索与实践。2015年12月,青岛率先发起的“9城市标准化创新联盟”成为国内首个城市间标准化联盟组织。2018年,青岛市政府成为第一届全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时任副市长的张德平成为副主任委员,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 ISO37120:2014 转 化 为 GB/ T36749-2018《城市可持续发展——关于城市服务和生活品质的指标》等国家标准的工作,主持起草的国家标准《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基础术语》(GB/T 39599-2020)、《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设施分类》(GB/T 38906-2020),对我国新时代推动新型城镇化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2年印发了《青岛市乡村振兴标准体系》《青岛市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标准体系框架(试行)》《青岛市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青岛市海洋及相关产业标准体系框架(试行)》,搭建推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取得重大进展。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方面标准技术研究、推广应用,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牵头制定了山东省首个《会展活动碳足迹核算指南》地方标准,联合青岛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开展“低碳示范园区”和“低碳示范企业”培育活动,切实服务绿色生态文明建设。2022年在胶州市开展“标准创新型城市”试点,将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延伸到基层,为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提供县域的“胶州标准”方案。
  加快重点领域国际标准研制突破。据不完全统计,2018-2022年5年间,全市制修订国际标准101项、国家标准1108项,同比2013-2017年5年间分别增长55.38%和211.24%。承担国际和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25个,占全省47%,居计划单列市第一。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专家65人,全国标准化技术组织专家488人,均居全省第一,极大提升了青岛市在行业和产业领域的标准“话语权”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家用电器、工业互联网、橡胶轮胎、高速列车、海洋生物等重点领域,搭建了突破国际标准的制修订体系。
  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目前,青岛市承担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5类88个,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2个,项目类别和数量均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承担省级试点151项,立项市级试点258项,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梯次完备的试点示范项目体系。2020年,青岛市城阳区政府承担了首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联合发布《青岛市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标准体系框架(试行)》,涵盖教育、卫生、养老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10个子体系1100余项标准,成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标准“百科全书”,为“十四五”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精彩的“青岛样本”。
  推动形成先进性标准评价领跑体系。大力推动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实施,截至今年5月底,青岛市有8247家企业累计上报54423项标准,涵盖110604种产品。贯彻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关于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的意见文件,在装备制造、家用电器等重点领域有69家企业的122项企业标准开展了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试点。开展标准先进性评价,4批次29个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被评为先进性评价“青岛标准”。大力发展团体标准培优,青岛市标准化协会发布团体标准104项,与中国标准化协会实现团体标准双编号管理,在“四新”领域发布30余项原创性团体标准。
搭建高端标准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
  两年一届召开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大会)。目前已连续成功举办2017、2019、2021、2023四届。2023年大会主题为“标准化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累计有102个国际、国外机构参加会议,中国与欧洲标准组织、法国等9个与会区域标准组织和国家标准化机构签署双多边合作文件,标准化朋友圈不断扩大,有效地促进了青岛标准国际化进程。
  政府出资建设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2017年,青岛建设ISO在中国的首个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市政府每年出资170余万元,为39个发展中国家137位标准化官员、专家提供免费培训。同时,建设国际标准化培训专家库、开发国际标准化培训课程体系,举办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培训与研讨交流活动、承办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议等工作,为协力提升中国标准国际化能力和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吸引国际标准化机构落户青岛。2018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前主席张晓刚博士捐资200万元设立“青岛时序国际标准化杰出贡献奖励基金会”。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协调德国电子电气信息技术协会(VDE/ DKE)设立青岛代表处,与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组建我国第一个UL中国区家用电器领域标准技术工作组,推荐5位专家在家电、VRAR、自动驾驶、机器人、雷达等领域实质性参与UL标准的开发、制订和更新,在国际舞台发出青岛声音。

□吴 帅 江嫄嫄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