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经营主体参与充电设施建设 破解新能源汽车下乡“卡脖子”难题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07月20日 A8 版)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按照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创新融合、安全便捷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意见》特别指出,要推动农村地区充电网络与城市、城际充电网络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充电基础设施在适宜使用电动汽车的农村地区有效覆盖。
  2020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三部门首次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引导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下沉。以此为肇始,“新能源下乡”成为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销量同比分别增长80%、169%、87%,带动新能源下乡车型累计销售410多万辆,占同期全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35%。
  公安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9%。与国内一二线城市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势头和高渗透率相比,下沉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然亟待提升。经济实用车型供给不足、销售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新能源汽车向下沉市场的普及,但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最大瓶颈,则是配套充电设施不足的难题。
  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乡镇农村公共充电桩的保有量占比不足5%。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透露,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规模持续高速增长,截至2023年5月保有量达635.6万台。但县级以下公共桩总数占全国公共桩总数的9.45%,专用桩总数占全国专用桩总数的8.84%。农村地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安装共享难、时段性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正制约着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的释放。
  为突破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最大阻碍,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引导充电基础设施在下沉市场的建设。5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5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6月8日,商务部发布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的通知,指出要积极协调推动完善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农村集中式公共充电桩场站建设,做好农村充电桩建设用地、电网支撑等保障工作。
  政策端和需求端双重因素驱动,各类经营主体布局乡村等下沉市场充电桩建设的步伐开始加快。这其中,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作为国家队主力,在充电基础设施下乡过程中扮演了领头羊角色。紧随其后,各省市城投、交投等地方国企紧跟地方新能源车激励政策布局建设,也成为充电桩普及的重要推手。
  与此同时,自发进行充电桩建设的民营企业以特殊场景为切入点参与充电桩建设,也有力推动了充电基础设施在下沉市场的普及。这其中,有整车制造厂商背景的新能源车企,通过对充电基础设施的投资,实现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的双重布局。今年5月,广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石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全面发力新能源下乡,以“慢充为主、快慢结合”的建设规划,加快乡镇补电网络布局。预计2025年,在农村地区建成超过100万个充电终端。
  此外,以“智电来了”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则以乡村振兴、民宿经济为切入场景,展开充电桩下乡工作。面向民宿、酒店等目的地新能源充电服务,“智电来了”提供从充电场站EPC建设、数字化运营到智慧运维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近期,“智电来了”完成了在浙江省湖州市100余个民宿的充电桩布局,这是其“一月一城、一城百站”计划中完成的首个百站城市。据了解,该计划旨在通过完善旅游目的地及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网络、创新充电站建设运营维护模式,助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并通过智慧运维、互联互通等服务,确保充电站“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进一步解决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瓶颈问题。
  如今,新能源汽车下乡已迈入第4个年头。政策“护航”,基础设施“铺路”,各经营主体积极参与,解决新能源汽车向下渗透的最大阻碍,才能真正释放广大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推动新能源汽车迎来更为强劲的增长。

□利 安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