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剑高峰 砥砺前行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3所计量人的高原日记
编者按
7月中下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3所计量工作人员来到青藏高原昆仑山口履行高原测试任务。艰苦的工作环境,击不垮他们坚定的信念,也磨灭不掉他们的乐观与坚毅。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克服重重困难,完成测试任务,充分展现出计量人不畏艰难、精益求精的风貌。本报摘选几则计量队员的日记,以飨读者。
2023年7月18日 晴
在海拔4600米的雪山边上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今天,伴着蔚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清新的风,航天科工203所计量车试验队踏上了高原测试的征程。
踏上青藏公路,所有队员兴奋不已。出发的路上,曹主任反复向我们强调高原测试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和保密事项。试验队配备了食物、水、氧气瓶,还聘请了队医,携带了药品,以保障大家能够安全进行测试实验。
经过3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位于昆仑山口附近的测试点。实验仓内调整到规定温度,试验队人员熟练地依据规定流程开始工作。除了要抵抗暴晒、干燥、尘土飞扬,队员们还要努力抵抗高原缺氧带来的不适。大家互相帮助,抬设备时搭把手,高原反应难受时互相照顾,整个试验队团结奋战,测试工作有序进行。
最令人惊喜的是,试验队在高原上找到了餐厅,餐厅为队员们提供了热乎的盒饭和汤水。虽然只能席地而坐,但大家吃得开心满足。
在高原,天晴是烈日,天阴是寒风。每天6个小时车程,6个小时任务实验,队员们还要忍受心率过速等高原缺氧症状。时间久、强度高的户外实验,没有磨灭掉大家的乐观与坚毅。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一心,为了这次高原实验任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年7月20日 阴转多云
早起,抬头看看天,阴,有大风。经历两天海拔4500米的工作,很多人出现了高原反应。试验队便给了大家一天的时间休整。于是,今天上山的只有曹主任带队的6个人,主要是做高原设备的保养和检查。
比起往日的蓝天白云,今天的高原阴霾透露出几分压抑。过往的车辆总是来去匆匆,忽然一辆私家车停在我们的警戒线旁。出于习惯,大家下意识地提醒私家车不许拍照。可没想到,车上的人却下了车。这是一家三口,司机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跟上前提示的同事表明了来意。原来,他们的孩子高原反应难受,想要点热水。
这几天高原实验中,我们总遇到各种需要帮助的路人:车子抛锚需要搭车的司机,身体难受需要帮助的游客……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因为计量车的军绿色与人员服装上的航天标志能让人感到十分安心呢?
这家的孩子脸色有些苍白,我们赶紧询问要不要看看队医。孩子妈妈摆摆手,表示不麻烦了,只是想给孩子要点热水。正巧我每天会泡一壶红景天水,赶紧给他们的保温杯倒满了。同事们还给他拿了一瓶氧气,叮嘱他们注意安全。
一家三口再次道谢后离开了,我们继续工作。在路上遇到困难,找航天人也是一样安心可靠。
2023年7月26日 阴,有雪
来到高原已经13天了。13天中,我们经历了一年四季的天气变化,从艳阳高照到沙尘暴,再到大雪纷飞,阴晴冷暖让人琢磨不透。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天气下,日以继夜地坚持履行测试任务。沙尘弥漫的时候,总会有同伴把对方拉进避风处一起躲避风沙;忽然变天下大雪,很多同志没有穿厚衣服,大家就共享厚衣服,谁要户外工作谁来穿……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当鼻子一阵酸疼,我就会下意识地捂住鼻子。来高原这十几天,流鼻血成为我每天必经的事件。令我惊喜的事,在知道我流鼻血后,同事准备了鼻盐水给我,让我可以缓解症状。
比起干燥造成的流鼻血,嘴唇干裂、缺氧,是很多同事在高原难以忍受的。经常会看到有的同事干着干着活儿,忽然跑到旁边“哇哇”地呕吐。更有甚者,会因为长时间高原工作缺氧而产生幻觉。
身体上出现的各种各样情况,并没有让我们退缩,没有一个人因为身体不舒服而暂停手中的工作。
为了对抗高原缺氧,我们想出了一个很“奇葩”的运动方法——爬山。我们试验的地点,在玉珠峰的山脚下,向雪山攀登就成为每一个高原缺氧难受的人午休时做的事情。尽管攀爬的过程很辛苦,天气也无常,但当你忍受身体不舒服、努力翻越眼前的山峰时,你就会觉得它就像我们正在进行的试验——只要努力向前,就能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李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