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服务 诚心解难 恒心护企
——重庆荣昌建立“三心”服务机制优化营商环境纪实
“刚才又有人下了两单,今天销量还不错哟。”9月14日,位于重庆市荣昌区昌元街道的柏记豆腐坊内机声隆隆,柏才军和妻子正忙着制作新鲜豆腐干。听到电脑上传来的订单消息提示音,俩人干劲更足了。
从几年前还在街边售卖的“游摊”,到如今规范化生产的个体工商户,柏才军的生意在荣昌区市场监管局提供的全方位指导、服务下,实现了规范化生产,不仅食品安全隐患明显减少,销售渠道也从线下拓展到线上。
“要不是市场监管局的指导、帮助,可能我们现在还在各个步行街上摆地摊。”柏才军回忆说。3年前,大学毕业后的他回到老家荣昌创业,传承老一辈的豆腐干制作技艺,制作出颇具特色的柏记豆腐干,在荣昌区城区随机出摊销售。
去年2月,荣昌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检查过程中看到了柏才军的摊位。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他们鼓励柏才军创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进行规范化生产。
“一直摆地摊也不是个办法,他们的建议一下点醒了我,我感觉这是个干事创业的机遇。”经过一番考虑,柏才军决定试一试。在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他开始了规范化、企业化生产,以老家的空置房屋作为生产场地,申办豆腐干加工生产小作坊。
荣昌区市场监管局前移服务端口,调整以往收到许可证办理申请后再到现场核查的工作流程,主动联系柏才军,从规划设计、现场装修、生产环境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到生产流程、生产工艺、关键环节把控、规范标识标签等方面,多次对其进行现场指导,并帮其成功办理营业执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许可证。去年5月,柏才军的小作坊顺利投产。
后期走访过程中,该局工作人员了解到,柏才军因小作坊销量增加,想对作坊进行提档升级,从生产豆腐干半成品转为生产、销售豆腐干即食食品。他准备购置真空机等包装设备用于生产,并着手提交“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变更申请”。对此,该局工作人员再次前移服务端口,多次来到小作坊,对生产工艺变更等进行现场指导,提出整改意见。
今年8月,一切准备就绪,柏才军向市场监管部门提交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变更申请”,仅用了3个工作日,新的小作坊许可证便成功办理。目前,柏才军生产的豆腐干即食食品日销量可观。
据荣昌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热心服务、诚心解难、恒心护企“三心”服务机制。该局通过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经营主体意见建议,为其把脉问诊、答疑释惑。该局还进一步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压缩审批审查时限、简化企业办事程序,让经营主体切实感受到优化营商环境带来的温暖。
今年,荣昌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开展第二届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与18个“小个专”党组织开展支部共建,走访相关企业79户,组织注册许可科、质量科、知识产权科等业务科室开展组团帮扶,收集来自经营主体的意见建议123条。
截至8月31日,荣昌区经营主体已达74097户,新增经营主体8405户。新增经营主体中,民营企业有1675户,个体工商户有6663户;发展食品生产企业19户、小作坊17家、食品经营户596户。
□本报记者 常 宇 通讯员 孟俊平 唐祖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