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构建地方特色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模式
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立足实际,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全面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结合,构建有地方特色的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模式,取得积极成效。
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在市场监管系统建立工作机制和领导体系,经省政府领导同意,以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组名义印发方案。建立市场监管领域推进机制,推动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参考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实行差异化监管。
夯实信息归集基础。积极归集涉企数据,夯实分类基础。截至3月底,共归集公示38个省级部门、461个市级部门、2474个县级部门经营主体信用信息1492.95万条。
构建特色分类模式。结合经营主体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分类结果调整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构建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分类模式。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类别低于经营主体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等级的,结果类别上调;高于或等于的,保持该结果类别。
全面应用分类结果。应用市场监管总局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监测全省区域、行业信用风险,并针对高风险区域和行业提高抽查比例。2022年共派发4批次高风险企业检查任务,正式启动黑龙江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结合工作。2023年,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均应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和警示信息,结合智能报告指出的高风险区域和行业,制定年度抽查计划。
有效拓展应用场景。在企业年报中拓展应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实行分类推进指导。对A类企业采取短信、电话等方式提示年报,对B类企业采取定向宣传、培训指导、到期提醒等方式督促年报,对C类、D类企业采取约谈、定期提醒、跟踪状态等方式催促年报。在信用修复中拓展应用。以C、D两类企业为重点,加强分类指导,制定信用修复操作指引,详尽展示信用修复线上线下操作全流程,并在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体广泛发布,有效提升经营主体特别是失信经营主体对信用修复的关注度。在政府决策中拓展应用。以总局月度智能报告为基础,对相关数据再加工再分析,形成季度风险监测分析报告,呈报省政府供决策应用。
“专”“通”结合一体推进。印发餐饮服务、食品生产销售、特殊食品生产经营等领域风险分级管理文件,对专业领域实施分级监管、信用监管作出部署,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与专业领域监管结合,形成“通用+专业”一体推进的分级分类监管模式。
(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