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之问:“绿色钢铁”如何炼成

行业大咖在京论剑,寄希望于高标准推动高质量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09月28日 A7 版)

  本报讯 (记者 陈 静)9月23日,正值“质量月”期间,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的2023(第五届)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主题为“应对新需求新挑战 共建新格局新未来”。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当前中国钢铁在装备、技术、产品等硬实力上已经具有世界一流能力,但在标准支撑和引领行业发展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具体来看,标准在钢铁行业数据治理、材料升级和材料替代、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容忽视,钢铁行业标准化工作对于我国钢铁工业向着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作开幕致辞,提出5点建议:一是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引领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二是立足服务行业,以标准化支撑行业发展;三是提升标准化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化协同发展;四是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领军人才;五是树立行业质量标杆,加快培育钢铁行业优质企业。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副会长兼首席质量官工作委员会主任冯新南认为,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标准的引领。标准是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我国由钢铁大国迈向钢铁强国的重要举措。他提出,首席质量官是推动质量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应不断加大首席质量官工作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钢铁行业首席质量官制度体系,切实营造人人关心首席质量官、人人争做首席质量官的良好氛围。
  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国际标准化组织原主席张晓刚在题为《标准的制度型开放促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中强调,要有高质量就必须先有高标准。他认为,实现中国标准制度型开放,重在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推动中国标准向全球最先进标准升级、推动中国最先进标准的国际化引领。他分析,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追求和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应是通过高质量转型,培养出一批全球公认的能够站在世界产业链价值链顶端的世界一流企业。
  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于欣丽表示,标准数字化势在必行。数字经济要求标准必须以数据、模型、程序、软件工具等形态进行存储和调用,以新的标准形态和新的标准形成机制提供服务。从全球发展形势来看,全球化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对标准的形式、活动、内容和应用提出了新挑战。她指出,标准数字化在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提高生产效率、创新商业模式、实现知识服务、有效整合产业链、提升行业整体水平、营造创新生态、实现标准内容的与时俱进,以及辐射带动其他行业发展。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作《以品牌建设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主题报告。他分析,标准是将下游客户、市场、社会等方面需求进行准确、科学转化的媒介,是钢铁企业具体化、规范化实现质量目标的技术基础。因此,要发挥标准引领作用,突出企业标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变基础通用型标准为专用型标准,成为行业“领跑者”。
  当天,来自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等企业,北京鉴衡认证中心、落基山研究所等机构代表分别聚焦自身业务作了专题报告。各与会嘉宾展开深入交流,共同研究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强化标准支撑引领作用的路径和着力点,助力我国钢铁行业以高标准推动高质量,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打造竞争优势和国际影响力。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