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整治提优食品小作坊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11月16日 A5 版)

  本报讯 江苏省淮安市自2021年开始,连续三年将食品小作坊整治提优工作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将食品“百企千坊”帮扶行动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小作坊由“小散低”向“精特美”转型升级。截至目前,淮安市累计培育省市县级“名特优”小作坊234家,占全市小作坊总量的35%。
  政府主导提升整体水平。建章立制促规范,市政府出台加强小作坊监管意见,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跟进小作坊管理情况,对小作坊整治工作专题问询;各县区政府制定小作坊准入名单和登记证申领办法,实现了小作坊登记管理工作规范化;邀请史志专家赴全国各地查阅史籍,深挖淮安市小作坊的人文历史底蕴。调研摸排清底数,全面摸清小作坊基本生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形成食品小作坊现状及监管对策调研报告;专项开设“你送我检”活动,为小作坊免费检测产品500余批次。综合治理提质量,制定出台全市小作坊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市、县(区)两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800余万元,带动全市小作坊投入资金约1200万元进行场所改造和设备更新。
  质量赋能加快产业提升。强化产品标准建设,淮安市先后制定发布《涟水鸡糕》等5项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提高了小作坊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强化商标品牌建设,帮助151家食品小作坊注册商标165件,提升了小作坊的品牌形象,增强了小作坊产品的竞争力。强化地理标志建设,提升小作坊产品附加值,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小作坊业主收入。
  严格监管守牢食安底线。建立“一坊一策”指导制度,现场指导小作坊流程改造、设备升级,实现小作坊登记率100%、监管档案建档率100%。取缔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拒不整改或整改不达标的小作坊78家;精准帮扶9家小作坊提档升级为生产企业;引导13家小作坊加入“透明食安”共治体系,50家小作坊接入网络摄像头,实现加工过程透明、公众监督透明;创新开展“逢十(食)”直播检查,累计在线观众超20万人次。开展“十企百坊”帮扶活动,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整治提优小作坊开展100%覆盖风险排查;持续打造淮安市食品名作坊制作中心,对创成的“名特优”小作坊给予3000元到5万元不同金额的奖补,将其纳入校园大宗食品采购目录,定期举办“名特优”产品展销会,组织产销对接活动,让名坊产品走进校园、商超、连锁餐饮企业等场所,助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李书文 李华平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