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密码,嵌在“舌尖安全”中

——四川省泸州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纪实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11月29日 A2 版)

  “滩平山远人潇洒,酒绿灯红水蔚蓝。只少风帆三五叠,更余何处让江南。”清朝诗人张问陶的诗句,娓娓道出古城泸州安逸、舒适、悠闲的生活。
  而今,四川省泸州市致力于打造一座“酿造”幸福的城市,积极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自2016年获批创建以来,坚定不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通过不断夯实食品安全工作基础,压实食品安全各方责任,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泸州市市场监管局被国务院食安委授予“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1月28日,好消息传来:泸州市通过国家验收,被国务院食安办命名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真抓“食”干 夯实食品安全之基
  食品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基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泸州市狠抓党政同责,在全国率先健全市县两级党政“一把手”挂帅的食安委领导小组和创建指挥部,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建立起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五级联创”工作体系。市委、市政府制定《泸州市市级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等18项制度,实行“清单制+责任制”管理,逐项落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据统计,3年来,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先后专题研究食品安全工作16次,食品安全已纳入市委巡察范畴,确保党政同责要求落地见效。
  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是增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的具体实践,是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的有力举措。泸州市坚持高位推动、系统设计,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推动市县两级建立协调机制。制定“一总一员”管理指导意见,印制《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手册》,组织开展主体履责报告会、“关键人”培训等活动,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同时,实行D级包保工作试点,由辖区高等院校选派政治素养好、专业素质过硬的100名学生组建食品安全特派队伍,结对帮扶食品类小微主体解决问题隐患22个。

“食”刻守护 筑牢食品安全底线
  一粒米一桌餐,“舌尖”上的小事实际上都是事关百姓健康的民生大事。如何写好这张民生答卷,实现食品安全长治久安,全面夯实治理基础是关键。
  泸州市以阵地建设、队伍建设、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构建食品安全“要素保障、日常监管、主体责任、源头管控、齐抓共管”五大责任机制,各项治理指标数据逐年向好。全市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率从创建前的62%提升到99%;食品年度抽检量从创建初期的7000余批次增加到23000批次,达5.4份/千人;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分值从创建初期的74.75提升到83.42。
  管得到位,才能吃得放心。泸州市坚持抓实源头环节监管,全面推行“合格证+追溯码+品牌logo”模式,1649家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连续3年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抓细生产经营监管,实施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风险分级动态管理,完成全市3.7万家食品经营单位、601家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评定;开展酒类“阳光小作坊”规范化建设,打造阳光小作坊155家;学校食堂100%实现“明厨亮灶”。抓严违法犯罪行为惩处,开展“铁拳行动”“昆仑行动”等,3年来全市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2400件,侦办食品安全类刑事犯罪案件240件。

因“食”施宜 探索智慧监管路径
  近年来,泸州市以“先行试”的勇气,积极探索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新路径。该市建立食品安全监测预警中心,研发食品溯源系统、风险预警系统、主体分析研判系统等13个子系统,打造“数据一网关联、业务一网通办、监管一网调度”的“酒城智慧市监”智慧监管矩阵。目前,平台13个子系统已接入企业3.5万余家,归集各类监管数据5000余万条,向市场监管总局、省市场监管局推送各类监管信息1200余条次,基本实现食品安全领域全方位“无纸化”。
  泸州市立足于创建为民,从群众可感知、可参与、可评判出发,积极构建吃得放心、安心、舒心的社会共治泸州模式。全市组建8支共1890人的食品安全志愿服务先锋队,定期参与“逢十查餐厅”“周四查市场”“您点我检”等行动,发布红黑榜56期,曝光食品安全违规行为。在农村群宴、校园食堂、工地食堂等重点领域,建立“食责险”分担机制。挖掘特色产业资源,打造以泸州老窖“浓香型白酒”科普基地、郎酒“红色教育+绿色发展+金色酱酒”科普基地为代表的企业自建科普阵地2281个,年均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组织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百企演练”,3年来共开展演练2390场,参与实训企业1000余家。
  “食品安全是衡量一座城市居民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指标。‘食之放心’‘食之满意’也越来越成为市民共识。”泸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向纵深推进,泸州市将对标人民群众需求,以更大决心、更高标准、更严监管,书写食品安全崭新答卷。

□本报记者 周 妍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