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今朝结硕果
——浙江省特科院开拓创新斩获6项省科学技术奖纪实
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浙江省特科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强力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决策部署,聚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瞄准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需求,十年来致力于特种设备智能检测设备研发、检测评价能力建设和特种材料研究,成功攻克复杂条件下容器管道全自动检测、电梯智能检测、架桥装备设计控制以及苛刻工况新材料研发等六大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十年砥砺深耕硕果累累。不久前,202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出炉,浙江省特科院获2022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单位年度获奖数量再创历史新高,领跑浙江省市场监管系统。
聚焦“提质增效、除险保安”,精准推进科技创新
通过大量调研及实际检测数据比对,浙江省特科院明确以“精准检测、智能评价、产品研制”为研发目标,重点从大型承压设备检测、复杂管道安全评价、苛刻条件新产品研发研究三个方面开展系列技术攻关,并将三个方面内容细化分解为六大系列关键技术。
在储备培育科研人才方面,浙江省特科院联合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成立“特种设备学院及特种设备科教融合学院”,组建14个创新团队,建设十大创新载体,成立两大“创新联盟”,搭建高水平“产学研”联合科创平台,柔性引进院士5名,自主引进培养院科研人员58名,其中正高级工程师17人,为实施六大项目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近5年来,浙江省特科院建成了三大国家中心和10个重点实验室,特别是聚焦服务行业科研创新和特种设备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构建了金属材料实验室、结构仿真实验室、先进无损检测实验室三大基础实验室,配备了场发射扫描电镜、工业CT检测系统、管道内检测系统等高精尖设备及专业软件,为八大类特种设备科研提供坚实基础。
聚焦“智能检测、产品研发”,实施技术迭代攻关
经过10余年产学研联合攻关,浙江省特科院在容器泄漏区域监测定位、机械设备安全结构创新等方面,融合数字模拟监测和物理浮点计算技术,突破了“在场”自动检测、“在途”实时监测和“在役”应急防灾系列关键技术难关。成功研制融合视觉和压力传感的压力容器气密性试验智能成套装置及云监检平台,解决了压力容器出厂前气密性试验少检、漏检、试验压力不达标、保压时间不够等问题,有效提升了压力容器产品的安全性。
依托高温承压管道泄漏、管道裂纹、应力集中、蠕变微损伤等检测技术,浙江省特科院研发了高温承压管道突发泄漏在线监测与定位、管道内/外表面裂纹精准检测与识别、管道蠕变和应力损伤检测技术与装备,创建了典型高温承压管道的在役安全检测与评价关键技术体系,解决了高温承压管道难检测、检不准、缺标准的行业难题。
浙江省特科院针对架桥装备架梁转弯半径大、吊装现场要求高等难题,协同有关单位首创前支腿二次转向转弯结构,发明架桥装备导梁标准化生产技术及架桥装备全方位运行控制和安全检测技术,提高了架桥的智能化和安全性水平。同时,积极研制具有高强度、耐腐蚀和抗氢脆的超级奥氏体不锈钢钢棒、无缝钢管及管件等系列产品,解决我国“高强度强耐蚀抗氢脆不锈钢”领域“卡脖子”难题,实现“传统产品”向“高新产品”的质量跃升。
聚焦“成果转化、科技赋能”,获取科技创新红利
浙江省特科院强化政策机制支撑,厚植人才装备基础,促进科研攻关和工程应用螺旋递进。多个成果分别在G20峰会、世界物联网大会、杭州亚运会等国际重大活动的安保任务以及中海石油、舟山石化、嘉兴电厂等20余家大型企业中应用,效果良好。
在不久前公布的202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中,浙江省特科院的“罐车与管道油气储运智能化安全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22年度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截至目前,项目整体授权发明专利36件,软件著作权34件,主持起草标准5部,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73篇,研制新产品8款,创建监测预警平台2个,形成了方法、标准、产品、平台完整的技术体系。
经院士专家组鉴定,浙江省特科院此次获奖的6项成果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埋地管道地质环境地下变形真实三维测量和变形分布式测量等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架桥装备关键技术彻底打破国外品牌的垄断,有效保障南京长江五桥、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等“超级工程”“一带一路”重点工程顺利建设。
□朱科晖 邬佳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