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 知识产权助力

——质量标准品牌专利计量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纪实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4年04月27日 T05 版)

  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中小企业延续回升向好势头。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于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增速。3月发布的渣打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由2月的50.9升至51.6,为2023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与新质生产力赋能、知识产权助力密不可分,质量、标准、品牌、专利、计量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知识产权助力专精特新
  2022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致贺信,充分肯定新时代中小企业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提出殷切期望,对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着力在推动企业创新上下功夫,加强产权保护,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009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深入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联合出台政策,开展试点建设,在中小企业中培育了一大批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有力促进了中小企业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对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深化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作出新部署。
  为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作用,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知识产权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特点和知识产权实际需求出发,推出13条务实可行的新举措,全面强化对企业的政策引导、工作支持和服务保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助力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提质增效,推动知识产权管理融入企业创新全过程,加快构建中小企业专利导航服务机制,支持企业获取和实施优质专利技术,促进提升企业主营业务的知识产权贡献度,增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效能。深入推进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通过地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开放许可专利信息,面向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举办高校院所与企业对接活动,做好许可使用费定价指导、许可后产业化配套服务。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为主体,组织上千家企业率先开展试点,引导企业发挥商标与专利的组合效应,提升品牌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质量标准品牌赋值
  当前部分中小企业的产品在性能、可靠性、寿命、良品率等方面还存在差距,标准引领作用不足,品牌彰显度不够,往往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
  质量、标准、品牌是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向专精特新迈进的重要抓手。为解决中小企业在质量、标准、品牌方面存在的问题,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去年5月印发《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该行动通过质量提升、标准引领、品牌建设,促进中小企业精益生产、精细管理、精良品质,形成自身技术和产品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该行动全国行首站在昆山举行。华辰精密装备(昆山)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专项行动为契机,围绕公司智能精密磨削装备主业,持续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展企业质量提升、标准引领、品牌建设活动,通过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司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制造品质,持续扩大公司在国内、国际精密磨削装备行业的品牌影响力。
  《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中小企业质量标准品牌意识显著增强,综合效能不断提高,质量标准品牌对中小企业生存发展贡献持续加大,有力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新增贯彻实施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中小企业10000家以上,新增参与标准制定等标准化工作的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新增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贯标中小企业2000家以上。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技能型人才10000人以上,新增相关领域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000家以上,形成中小企业质量标准品牌优秀标杆300个。
  质量、标准和品牌工作与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息息相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推动商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需要。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在卡塔尔世界杯上,万达、海信、蒙牛、vivo、盼盼等一批从中小企业成长起来的优秀企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从场馆设施到运动装备,从看台座椅到LED大屏,“中国制造”为世界杯的顺利运转提供保障,也向世界展示中国品牌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成功打造“中国品牌”,登上世界舞台。
  方寸之间,自有大千世界。“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变的背后,不仅是一项技术的创新、一件产品的升级,更离不开一个国家的标准引领与质量支撑,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和民族性格。

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
  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对于激发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作用,更加注重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资源要素缺乏、专利产业化能力较弱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持续创新、发展壮大。
  202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将“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列为重点任务,对促进中小企业的专利转化运用提出明确要求。为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部署,切实破解广大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问题,培育更多依靠专利技术成长起来的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以专利产业化为主线,采取“普惠服务+重点培育”相结合的方式,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强创新能力、赢得竞争优势,提升经济效益。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肖尤丹认为,《实施方案》提出筛选一批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开展重点培育,打造以专利产业化为成长路径的样板企业培育库。这些举措旨在打通专利产业化与企业创新发展融合共促的路径,不仅有利于入库企业的专利产业化成长,也有利于为其他中小企业的专利产业化成长提供示范。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中心主任赵礼杰认为,《实施方案》就知识产权普惠服务作出部署,围绕专利产业化,要求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供给,不断提升服务的均等化、可及性水平,为中小企业专利产业化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业务指导、能力培训等综合服务。这有利于中小企业通过公开便捷的路径找到公共服务,有公平均等的机会享受公共服务政策红利,进而通过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

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
  计量是重要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是支撑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企业计量意识不断增强,计量基础能力稳步提升,计量在服务企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的有关要求,去年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
  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的重点任务是:加大企业计量技术帮扶力度,发挥大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引领带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计量服务和支持;加强企业计量技术联合攻关和成果应用,鼓励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建设计量协同创新平台,开展计量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推动各类计量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向中小企业免费开放和转移转化;推动企业计量资源能力共享,鼓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共享计量科研基础设施、测量仪器设备、计量实验室和计量数据等资源,降低中小企业运营成本;加强企业绿色低碳技术支持,推动大企业引导产业链上中下游中小企业深化低碳计量理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产业链整体绿色发展水平;推动企业计量人才培养使用,推动大企业加强对产业链上中下游中小企业的计量人才培养,提升计量素质能力和职业技能,推动大企业技术专家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咨询等活动。
  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实施以来,各地动员各方资源问企所需,重点引导和推动大企业率先发出倡议,与中小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相互支持的计量伙伴关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全要素计量服务和支持,全面提升产业链相关中小企业计量保证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据统计,各地方各行业发出计量伙伴计划倡议的大企业有676家,参与计量伙伴计划的中小企业有3700余家,为中小企业提供计量技术帮扶6000余次,推动科技成果向中小企业开发和转化270余项,向中小企业开放计量资源11200余次,为中小企业开展计量培训12300余人次。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以及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深挖中小企业多样化技术需求,加大先进适用技术供给,支持创新主体的先进技术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的有效举措,将有力助力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有力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本报记者 王国明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