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标准助推早园笋成为富民兴农的“金尖尖”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4年04月27日 T12 版)

  本报讯 眼下,正是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德清早园笋采收的好季节。早园笋种植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300多年,凭借鲜、嫩、脆等特点,闻名于江浙沪一带。
  近年来,德清县市场监管局牵头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一亩山万元钱”行动,使该产业得以壮大、规范化,以10万亩的种植面积成为中国最大的早园笋产区,一根根粗壮的早园笋实实在在成为了富民兴农的“金尖尖”。
  据悉,想要收获高品质的早园笋,在水土管理、松土除草、留母竹、更新竹株上,都有讲究。为规范德清早园笋的种植技术、稳定产品质量,2023年,德清县市场监管局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起草制定早园笋地方标准,进一步明确地理标志产品德清早园笋的保护范围、品种类型、产地环境、栽培管理、质量要求等内容。去年,《地理标志产品德清早园笋》湖州市地方标准获批发布,助推德清早园笋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生产,致力加强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把好早园笋的“产量关”与“质量关”,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在德清县,笋农种笋,收购商统一收笋、批发至农贸市场商户的模式已十分成熟。“这是一个群众齐上阵的行当。承包土地种笋、采收期挖笋、收购笋、在收购站装笋或运输笋,龙胜村的每个村民,似乎都能在早园笋产业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在这样的模式下,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德清县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发展科科长吴佳丽说。
  目前,德清县早园笋种植面积达10.1万亩,种植户4500余户,从业人员近万人,早园笋年总产量8.35万吨、产值4.68亿元。

□孙建新 夏 弦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