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打造共同富裕的山区高质量发展样板
本报讯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决策部署,围绕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实施共同富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为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创新动能。
融合发展,奏响地标保护“共富之歌”。以常山胡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为牵引,持续深化知识产权全链增值运用,打造“双柚合璧、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新模式。2023年双柚种植面积达11.6万亩,总产量12.5万吨,建成国家标准果园2个,特色农业强镇2个,带动10万从业人员增收12亿元。常山胡柚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二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
部门联动,拓宽质押融资“共富之路”。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机制,鼓励泰隆银行、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专利贷”“融e贷”等知识产权质押服务,同时对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企业进行补助。不断深化政银企合作,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白名单”,通过“一企一方案”制度,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2023年共办理知识产权质押11.62亿元,兑现质押融资补助75.15万元。
共建共享,搭建联盟发展“共富之桥”。由行业内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牵头,市场监管部门指导,组织36家精密基础件产业上下游企业成立知识产权联盟,建立规范联盟工作标准体系,优惠共享联盟内企业专利技术,专利池现有发明专利34项、实用新型专利38项,同时包含浙江理工大学“先用后转”免费许可实施36项。联盟内成员需要支付的专利授权费用大幅降低,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樊昕慧 曾 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