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环境之优 聚发展之力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着力打造首都首善一流营商环境综述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4年07月18日 A1 版)

  对一座城市而言,营商环境既是发展软实力,更是核心竞争力。
  作为首都,越来越多的企业相信北京、选择北京、扎根北京,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便是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
  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实有经营主体存量255.64万户,同比增长8.27%,全年企业总量首次超200万户,经营主体发展数量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深化政府部门职能转变为目标,锐意创新、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坚持不懈大力度纵深推进改革,在各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首都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企业开办“一天全办好”
  企业开办需要几天?过去,开办企业的时长达24天。近年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不断推进减时限、减环节、降成本。2018年,北京市企业开办时长缩短至5天,2019年从“5天全办好”提速至“1天全办好”。如今,北京市企业登记注册门户“e窗通”平台整合全部开办事项,7个环节压减为1个环节,新办企业还能免费刻制公章。目前,北京市已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类别经营主体线上线下一体化办理,全面进入“只进一门、只对一窗、一网通办、一天办结”的“开办e时代”。
  此外,北京市在多个许可“准营”领域推行便利化措施。如在食品经营领域探索“云勘探”远程核查,在全国率先推广规范化食品经营许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快速获证。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领域,打通业务链条和数据共享堵点,实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发证、注销事项的“跨省通办”,提升跨区域政务服务水平。

“柔性”让行政执法有温度
  执法要有力度,也需有温度。2020年,《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发布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率先试点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明确了79种违法行为轻微、及时纠正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及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2023年将不予行政处罚情形拓展至149项。
  2022年,该局出台了10项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对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采取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并通过责令改正、批评教育、告诫约谈等措施,给企业自我纠错和成长留足空间。自政策实施以来,该局办结不予处罚案件超1.6万余件,免罚额约7.56亿元。
  不仅如此,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推动非现场监管在市场监管领域落地应用。例如,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探索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餐饮非现场监管模式,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抓取餐饮工作人员违规操作行为,并以提供违规线索的方式,推送给企业负责人和属地监管部门。特种设备监管领域搭建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赋码追溯,将300余万只气瓶全部纳入追溯体系。

强化质量服务“硬支撑”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首都标准化委员会统筹协调机制作用,加快构建首都标准体系,推进北京市标准化立法和长期规划。2020年,在全国率先出台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打造“北京标准”。2022年,北京市先后出台了《北京市标准化办法》和《首都标准化发展纲要2035》,鼓励企业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创制先进标准,培育壮大团体标准。   此外,北京市持续在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农业农村等领域开展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国家级跨境贸易便利化标准化试点,以标准化促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提升百姓生活品质,为全国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北京经验”。截至2023年,北京市累计发布地方标准2101项,发布自我声明公开企业标准5万余项,在京单位共发布团体标准3万余项。
  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集聚的特点,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以“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为重点,通过融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要素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计量测试、标准制修订、认证认可等专业支撑服务,增强质量基础设施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支撑能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目前,全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累计达到28个,服务企业6000余家次。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