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
南京召开专利技术双向转化对接会
本报讯 (记者 祝 富)日前,由江苏省南京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市发展改革委共同主办的南京市专利技术双向转化对接会在杭州银行南京分行召开。此次对接会以“加快推动专利产业化,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旨在通过多方发力,协同推进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产业园区、企业等多方力量精诚合作、资源共享,赋能实体经济,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去年以来,南京市共实现专利转让、许可1.59万件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98.18亿元,知识产权运营交易额121.02亿元,极大地激活了企业创新一池春水。”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华英介绍,2024年南京市知识产权局对在宁51所高校全面梳理盘点存量专利,目前已有8.8万件存量专利完成建档、自评及上传入库等工作。“我们将协同市级相关部门,进一步动员部署各区局按照‘边盘点、边推广、边转化’的要求,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实施差异化推广对接措施,高频率、专业化组织专利展示、路演、对接、交易及专利拍卖季南京专场等活动,不断推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运用。”何华英表示。
对接会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行了专利技术转化工作推介,融通科学研究院进行技术转化推介暨技术转化清单发布,南京市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南京市创新产业集群79家重点企业的111项关键技术需求,杭州银行进行了支持专利转化金融服务产品推介。多家单位分享了在专利技术双向转化领域的经验,智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详细介绍了如何围绕产业强链和企业的产品定位及创新方向挖掘专利技术需求,充分发挥高校、大院大所的专家技术优势,努力实现精准匹配,加速专利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会上,10余家企业和高校院所进行了专利技术转化合作现场签约,技术合作及专利转化合同金额达2300多万元;数家企业与银行完成授信签约,引入金融活水,助力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这次对接会的举办,将进一步密切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拓展高校、科研单位、企业间产学研合作对接渠道,助力破解高校院所专利转化难和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两难’问题,必将推动更多的专利技术就地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实现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的转身,从‘成果’到‘产品’的转化,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移,让更多无形资产创造有形财富,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更好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江苏省知识产权局二级巡视员施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