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数据壁垒 优化服务流程

——上海推进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改革纪实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4年07月26日 A4 版)

  “有拍黄瓜、夫妻肺片这类凉菜吗?”“有鲜榨果汁这类现磨饮品吗?”
  7月初,申请开办餐饮店的宋先生来到上海市长宁区注册许可窗口,刚一坐下,窗口工作人员用“报菜名”方式简单问了几个问题,便找准了他的办事诉求,随即通过系统生成了一张申请表单,囊括了三个部门的申请事项。
  不久前,上海市“一网通办”平台上线开办餐饮店“一件事”功能,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引导,精准匹配申请需求,自动生成一张表单,实现多个事项集成办、高效办。

规则再简单一些
  长宁区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科负责人介绍,不少创业者开业前频繁“跑窗口”,大部分是来咨询各种规章制度的。通过“报菜名”的方式,工作人员可以快速掌握餐饮创业者是否存在此类经营项目,省去告知和解释的时间成本。
  窗口处摆放着两台电脑,宋先生和工作人员一人一屏,屏幕上实时显示申请进程。此前,宋先生已办理了营业执照,相关信息已在数据池中。只见工作人员勾选了几项,表格自动抓取和录入一系列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经营场所等。确认无误后,系统生成一份专属于宋先生的申请表格。
  基于之前提出的几个问题,系统显示,宋先生的店铺需要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和户外招牌设置事项,小店面积未达到申请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的标准,因此表格中未体现。宋先生看了眼时间,全程不过10分钟。

材料再减少一些
  “开店需要哪些步骤?”“需要准备什么材料?”“需要注意哪些高风险事项?”通过前期调研,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改革小组梳理出几类餐饮经营者关注的问题,从问题出发,把各自部门需要提交的材料一起摊在桌子上对照,合并共性问题,将个性化问题单独拎出来,一条条讨论。
  “跳出单一部门思维才发现,其他部门的一些材料,也是本部门需要的,流程上还可以做减法。”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处负责人说。例如,讨论中发现,在非法定代表人本人办理业务时,不少部门都要求提交授权委托书。“在‘一网通办’系统中,代理人只要能亮出电子营业执照,就已经实质完成了授权。轻轻一点,整个流程都不需要授权委托书。”食品经营处负责人说。
  历时一个多月,通过一轮轮讨论,开办餐饮店“一件事”申请材料由改革前的17份压减至2份。

时限再缩短一些
  “此前,每到一个部门就被告知大约要10个工作日,三个部门就是一个多月。万一中间有一个环节卡住了,又要重新跑。”宋先生说。
  办理时限可以再短一些吗?这是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改革小组成员关心的另一个问题。
  办事窗口也很无奈。以前,企业提交完材料后,窗口工作人员要完成一系列材料的手动录入和分发,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来回跑。如果其中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工作人员还要通知经营者补办材料,数据又要从头跑。此外,不少部门还有现场检查等环节。
  针对这些流程堵点,此次改革将海量的信息收集、分发、简单逻辑判断交给了系统。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被打破,实现多事项集成办,在事前告知、许可申请、材料审核、现场检查等环节,多部门把审批从串联变为并联。对需要现场核查,有条件进行联合评审的,实施联合评审;对可以免于现场核查的,采取告知承诺、远程核查等方式,简化审批流程。
  以食品经营、户外招牌设置、消防检查这三个事项均需办理为例,办理时限由42个工作日最多可减至7个工作日,大幅降低了企业在市场准营方面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季觉苏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