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两化”建设标杆 打通“最后一公里”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市场监管局推进“两化”建设侧记
今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市场监管局发挥好基层市场监管所监管“前哨”、执法“触角”作用,以塑造基层市场监管所“两化”建设标杆为目标,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建设、选优配强基层监管执法人员、提升基层办事服务环境等举措,持续强化市场监管基层建设,不断夯实市场监管根基,提升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打通市场监管“最后一公里”。
厚筑底子,夯实里子,强化基层市场监管所建设。蒙山县市场监管局对标对表市场监管总局、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关于基层市场监管所“两化”建设工作要求,按照“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由易到难、稳步推进、整体提高”工作总思路,发挥全国五星所引领和自治区四星所示范作用,全力推进基层市场监管所“摘星行动”。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除提升硬件设施财政补助资金45万元,另争取15.7万元财政资金支持基层市场所执法车辆更换。以厘清职责、明确权责为目标,修订基层市场监管所监管事权7大类共79项,明责增能,让基层监管有清单,执法有底气,股所联动、所队联动更顺畅。在强化监管人员划片分组、AB岗协同监管基础上,因地制宜设立岗位,构建“一岗多人、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岗位设置模式,形成“事权清晰、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的市场监管工作机制。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习、培训、会议等22项内部管理制度,形成《制度汇编》并上墙公示,实现制度管人管事管物。
创新举措,凝聚合力,推动基层监管能力提档升级。蒙山县市场监管局破解基层监管“人少活多”、监管对象“点多、面广、线长”的困境,在创新求变中下功夫。问计于“合”,完善“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按照“分责全覆盖、职责全落实、履责全方位、问责全过程”要求,实行“乡镇分管领导包区、基层所工作人员包片、协管员蹲点”的三级网格化抓落实工作责任机制,划分区域图,列好明细表,明确职责分工,确保“事在格上办,人在格上管”,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监管网格体系。问需于“智”,巧借智慧监管之“石”,攻克基层监管之“玉”。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子监管,将全县所有小学(幼儿园)食堂纳入学校食堂远程监控电子监管,实现重点领域食品安全全方位、全天候“24小时不打烊”监管,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实现100%无纸化,智慧手段辅助监管提质增效。服务加码。发挥基层宣传前沿阵地作用,搭建“食安阳光”驿站便民宣传平台,创新便民宣传和社会共治方式,增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夯实社会共治根基。变“要我办”为“我要办”,“人人都是流动服务站,个个都是服务小灵通”,依托“一窗受理、一窗通办”式政务服务平台,为经营主体提供登记注册、商标品牌指导等“一站式”服务,为消费投诉提供“一站式”受理,当好“办事服务员”,争做“金牌调解员”。
谋定而动,接续奋斗,助推市场监管工作再上台阶。蒙山县市场监管局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队所合一”体制下基层市场监管所运行机制,在人员配备、执法能力建设、职责厘清等方面精准施策,促使执法一线“最小作战单元”发挥“最大战斗合力”。
充分发挥全员办案的优势动能,通过完善机制、强化审核、股所联动、以老带新系列举措,强化办案技巧,规范办案程序,提升办案实效,营造“人人能办案、人人会办案”的良好工作氛围。审时度势,转变思路,全面适应新时期市场监管工作的变化和需要,构筑更加和谐的社会共治治理格局。强基固本,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创造更多、更广学习平台,组织全体执法人员前往桂林市参加脱产培训和本级执法办案集中培训,开展自我提升行动,让全员培训为执法人员“充电蓄能”,锻造一支“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干、静下来能思”的一专多能型市场监管铁军。
□本报记者 孔国俊 通讯员 李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