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饭圈”乱象须出重拳
不久前结束的巴黎奥运会,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傲人成绩,一批年轻运动员“圈粉”无数,深受大众喜爱。但是,也有部分粉丝互相谩骂,诋毁其他运动员或其代言的品牌,产生恶劣影响。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相继发布声明,坚决抵制畸形“饭圈”文化侵蚀体育领域,众多主流媒体也纷纷发文谴责,呼吁净化网络空间。
巴黎奥运会是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大展风采的舞台,奥运健儿代言的品牌更受关注。品牌与运动员合作,可以丰富品牌故事,促进市场营销,本是双赢之举。然而,由于畸形“饭圈”文化的侵蚀,个别运动员的粉丝群体攻击赞助品牌,甚至组织抵制其他运动员代言的品牌。例如,伊利提前放出孙颖莎夺冠的物料,被孙颖莎粉丝骂作“毒奶”,以陈梦为品牌推荐官的海信产品遭到孙颖莎粉丝的抵制,产生恶劣影响。
“饭圈”文化侵蚀体育领域,严重扰乱体育赛事正常秩序,影响运动员的比赛、训练甚至日常生活,抵制运动员代言品牌不仅不利于民族品牌健康发展,甚至可能构成商业诋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触碰法律底线。
为了给“饭圈”立规矩、树红线,有关部门开展了“清朗·‘饭圈’乱象整治”等专项行动,取得一定成效。巴黎奥运会期间,一网民因诋毁运动员和教练被公安机关依法刑拘,300多个微博账号因发布相关不当言论被阶段性禁言或永久禁言。8月15日,公安部又公布了4起打击整治涉体育领域“饭圈”违法犯罪典型案例。监管部门及时出手,遏制“饭圈”乱象在体育领域蔓延,维护了体育赛事的纯粹性和公正性。
整治畸形“饭圈”文化任重道远,需要多方协力,久久为功。监管部门应督促平台加强网上涉明星信息规范、强化账号管理。文娱体育行业应加强制度建设,提升行业自律。主流媒体应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引导粉丝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法律意识,不盲目跟风。
体育赛场不容“饭圈”搅乱,须出重拳整治,消除这些聒噪的“饭圈”文化杂音,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马润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