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基础 强引领 勇创新
——河北省廊坊市推动食品“三小”行业健康发展工作纪实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作为最具烟火气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以下简称“三小”)行业,不仅满足了人们一日三餐的需求,更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幸福味道的向往和期盼。
据河北省廊坊市市场监管部门统计,截至2023年底,廊坊市共有食品小作坊526家、备案食品摊贩6338家、小餐饮20812家,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15个,小餐饮特色美食街区12个。为全方位护航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廊坊市着力从夯基固本、引领规范、综合治理三个方面,扎实推动食品“三小”行业从“小、散、乱”向“精、特、美”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公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强化基础支撑 夯实“三小”治理根基
厘清责任田。廊坊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以乡镇和街道职能改革为契机,出台《关于进一步细化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综合管理事项的意见》,明确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公安、城管、环保、商务等部门责任分工,建立“政府主导,食安办牵头,部门协同、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模式,为有效解决食品“三小”安全监管老大难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基础。
建好户口簿。依托食品“三小”备案系统,廊坊市市场监管部门每年对全市食品“三小”生产经营状况进行起底摸查,第一时间将新增“三小”纳入监管范围,并及时清理长期停产或登记备案过期的“僵尸户”,动态掌握“三小”清单台账。同时,实行“一户一档”机制,为每个食品“三小”建立“户口簿”,详细记录“三小”开办者、发证机关、风险等级、监管频次等内容,做到情况清、底数明。
自2020年以来,廊坊市共录入新增食品“三小”404家、清理“僵尸户”12570家。截至2023年底,廊坊市27676家食品“三小”已全部建档,建档率达到100%。
办好培训班。廊坊市市场监管部门积极组织食品“三小”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就食品法律法规、河北省“三小”条例、各环节实操细则等内容进行实操培训,并实行“凡训必考”,当堂就培训内容进行闭卷考试,切实提高培训质效。自2020年以来,累计培训食品“三小”从业人员2万余人次,考试合格率超过97%。
同时,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为基础条件好、提升意愿强的食品“三小”从业者提供赴标杆小作坊、小摊点、小餐饮考察学习的机会,帮助其扎实掌握全流程食品“三小”安全风险控制要点,推动食品安全提档升级。
此外,该局还以食品安全监管网格为单位,通过组建微信群,及时推送风险提示、警示案例、示范做法、应知应会知识等方式,将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贯穿到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相关知识储备。
强化引领规范 提升“三小”治理水平
聚焦特色产业,打造示范园区。廊坊市市场监管部门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将包括广阳区、永清县、固安县在内15个具有地域特色产品的区域列为特色“三小”食品集中区,投入5000万元资金助提升,解决当地食品小作坊产品低端、种类单一、管理粗放、市场销售半径小等问题,引导当地食品“三小”从设备更新、工艺提升、品牌塑造、创新发展等方面实现提档升级。
据悉,目前,廊坊市已有13大类食品、46家小作坊进入集中区发展,产品品类包括糕点、肉制品、休闲食品、粮食加工品等。
廊坊市市场监管部门鼓励食品小作坊把特色食品与非遗传承、地标申报、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全面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其中,薛记豆制品、牛氏传统糕点制作等特色产品或特殊工艺成功申报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河豆腐丝、固安小磨香油等一大批具有地域特色的食品被公众所熟知;大孙郭村面艺制作、小辛庄村古法红糖等多家食品小作坊在农村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就业增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聚焦游商散贩,引导入场经营。为有效解决食品小摊点随意摆摊、占道经营的问题,廊坊市将城镇规划建设与居民购物需求有力结合,先后投入市场建设改造资金1.95亿元,新建扩建便民市场48个,通过减免管理费、强化路面执法检查等方式,引导流动摊贩进场入店经营,并对入场商户实行统一管理,坚持做到“三有四不五统一”,引导入场商户规范经营。如今,新改扩建的便民市场中,流动摊贩进场入店经营率已经超过95%。
聚焦美食胜地,推动整体提升。在水云间、新朝阳、五大街等12个小餐饮聚集区内,廊坊市市场监管部门从环境卫生整治、食品原材料溯源、加工过程控制等方面入手,着力引导近千家小餐饮单位解决后厨环境脏乱差、原材料进货把关不严、成品与半成品混放等食品安全问题,显著提升公众对小餐饮食品安全的满意度,让“安全、美味、放心”成为当地小餐饮单位新的代名词。廊坊市还聚焦小餐饮聚集区,进一步加大市政投入力度,美化街区整体环境,强化周边配套服务,不断提升公众就餐体验,推动美食文化融入城市美景。目前,当地梦红楼美食街、新朝阳美食城、五大街美食观光街等街区已完成整体改造提升,成为廊坊新的网红打卡地。
聚焦全面规范,强化政策指引。一是推动食品小作坊治理水平提升。廊坊市出台《食品小作坊良好操作规范》《食品小作坊通用卫生规范》等文件,指导规范全市食品小作坊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升小作坊食品安全水平。印发《廊坊市标准化食品小作坊评定指南(试行)》,推动食品小作坊向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转变,并着力推动其成为食品生产企业的孵化器,现已培育51家标准化食品小作坊。扎实开展“千企万坊”帮扶行动,以送法入企、专家问诊、举办小课堂等多种形式,从政策、技术、监管等不同层面对46家食品小作坊进行精准帮扶。二是推动小摊点治理水平整体提升。廊坊市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出台《进一步提升食品小摊点安全管理工作指南》,明确责任分工,指导县、乡两级政府及街道办事处规范设置临时设摊区域、加强食品小摊点备案管理。出台《食品小摊点良好行为规范及管理要求》,以清单形式,对食品小摊点、提供餐饮服务食品小摊点、基层监管部门应尽事项进行明确,方便食品小摊点从业人员与基层执法人员“照章行事”。三是推动小餐饮治理水平提升。廊坊市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出台《廊坊市小餐饮食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5年)》,指导小餐饮从硬件改造、风险控制、人员管理、品牌塑造、责任落实等方面实现整体提升。
强化综合治理 筑牢“三小”安全底线
抓分级,提高监管“靶向性”。廊坊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食品小作坊风险分级管理操作规范》,先行先试食品“三小”风险分级管理,着力破解食品安全风险分级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同时,将风险分级结果运用到日常监管当中,对低风险等级“三小”主体,做到“有事服好务无事不打扰”,提高对中风险等级“三小”主体的监管与检查频次,对高风险等级“三小”主体和产品实现监管、抽检全覆盖。截至2023年底,廊坊市已对531家食品小作坊、1569家小摊点、19709家小餐饮进行风险分级评定。同时将食品生产企业进行风险分级分类,包括A类主体108家、B类主体190家、C类主体123家、D类主体36家。
抓信用,提升主体“内驱力”。《廊坊市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红黑榜”管理实施细则》出台,对食品“三小”实行“红黑榜”名单动态评价、调整、发布机制,一月一评定、一季一通报,倒逼食品“三小”诚信规范经营。截至目前,廊坊市共发布“红黑榜”信息7期,700余家食品“三小”榜上有名,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日益浓厚。
抓智能,打破信息“隔离带”。廊坊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发应用食品“三小”备案登记管理系统和食品“三小”检查管理系统,打通许可与检查信息壁垒,实现全市食品“三小”信息的互联互通。河北省分管相关工作的领导在《廊坊市创新监管模式破解“三小”监管“大”难题》上批示:“廊坊市的做法是对‘三小’监管模式的创新,建议予以关注支持,及时总结推广。”
抓执法,做好市场“掌戒人”。市场监管、公安、检察、农业农村、教育等部门通力合作,聚焦食品“三小”严厉查处农残、兽残、瘦肉精、非法添加等违法违规行为。截至目前,共查处食品小作坊1034家次,整改问题隐患52处,取缔无证无照、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超标小作坊2家,整改9家,刑拘15人;检查小餐饮18592家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385份,抽检小餐饮食品及原材料2563批、餐饮具1670批,立案查处103起,关停小餐饮89家,有力震慑了食品“三小”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了食品“三小”安全状况稳中向好。
其间,廊坊市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扎实采取月巡季查的模式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工作力度,督促指导企业严把原材料采购关、生产操作关、产品储存关和出厂检验关;组织开展专题培训,重点对市场监管总局60号令等文件进行深入解读,鼓励企业签订食品安全责任承诺书,强化主体责任落实;组织全市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开展法律法规监督抽查考核,并以抽检结果为导向,提升监管工作靶向性,对抽检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和力度,对重点企业、问题企业、新获证企业等进行“全面体检”“把脉问诊”,有力夯实食品安全基石。同时,廊坊市市场监管部门还积极推动企业实施HACCP等先进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体系,组建食品生产环节工作群和食品生产企业工作群,指导和督促企业及时录入食品追溯信息。截至目前,廊坊市已有480家经营主体在河北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注册并录入相关信息。
□李梦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