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好“三笔账” 整治有实效
——广西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行动综述
在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行动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坚持动真碰硬解决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形成一批可量化的“数据账”、一批可感知的“实事账”、一批管长远的“制度账”,推动集中整治取得更加实实在在的成效。
找问题治乱象 交好“数据账”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把“五个专项行动”和行业性系统性“小切口”治理作为主攻方向,打破常规、集中攻坚,形成了“5+1+1+1”整治工作格局,取得阶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全自治区系统共监督检查各类经营主体10.97万户次,检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1.26万家次;查办各类案件21396件,罚没金额6597.21万元;约谈经营主体和单位2670户/家,约谈个人109人,曝光典型案件案例36件,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792份。
此外,该局坚决纠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移送涉嫌违纪线索11条,配合查办涉及市场监管领域案件3件;向公安、司法机关移送案件15件,向其他行政部门通报11件;查处强迫交易问题1个,排查出对投诉没有深挖案源、未与消费者沟通就办结等问题4个。
办实事得民心 交好“实事账”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坚持“开门”整治,在全自治区系统开展“再聚焦 办实事”活动,从贴近老百姓工作生活、社会关注度高的“关键小事”中,选取中小学校园餐食品供给、夜市销售假劣肉制品、短斤缺两等10个方面作为办实事的突破口,制定“施工表”“路线图”,办成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
数据显示,广西学校“双食品安全总监、双食品安全员”配备率达95.34%;268家屠宰场(厂)和10.4万户肉商经营主体信息已实现互联互通;查扣超标电动自行车4211台,578台电梯安装智能阻止系统;清除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液化石油气瓶17.33万只,基本实现市场上问题“灶管阀”动态清零;传统媒体监测违法率控制在3%、互联网媒体平台监测违法率控制在1%以内;查处不合格电子计价秤1191台,创建星级放心农贸市场1013家;农村地区药店经营亮证率、执业药师在岗用药咨询和指导服务水平、处方药销售规范率显著提高;推动开办药店、开办无人药品超市、开办眼镜店“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时限、材料、环节”等方面减少50%以上。
建机制重长效 交好“制度账”
在开展集中整治工作中,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有效统筹“当下改”和“长久立”关系,既下决心解决多年未解决的个性问题,又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针对涉及群众利益的行业性系统性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出一批含金量高的利民便民惠民举措,形成维护群众权益的长效机制。
据统计,该局共推动出台地方性制度标准11个,内部管理制度16个。其中,聚焦个别地方市场监管人员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按照“问题在基层、根子在机关”,制定《广西市场监管系统执法行为准则(试行)》《广西市场监管系统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指南》等制度5个,有效规范执法行为。聚焦个别服务窗口服务态度生硬等问题,出台《广西市场监管系统建设行风建设“四好”满意窗口指导意见》等文件,规范政务审批窗口服务用语,打造“作风过硬、行政效能、信息互联、桂在便利”“四好”窗口。聚焦经营主体反映问题难解决的问题,出台《广西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机制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有效破解企业反映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难题。同时,推行柔性执法、认罚从轻和包容审慎监管,完善监管服务、恶意投诉、行纪衔接、纠纷调解、新业态监管等7项机制,构建覆盖市场监管领域的更优制度体系。
□本报记者 孔国俊通讯员 伍 婷 张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