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引领、数字赋能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4年11月08日 A4 版)

  今年以来,北京市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市场监管总局的指导下,聚焦高质量发展,深挖信用数据“金矿”,全面开展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着力打造精准科学、规范高效的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体系。
  一、强化以“数”赋能,实现分类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融合
  强化通用支持,按月将分类结果全量推送至随机抽查平台,为217万余户企业增加分类结果标签,实现结果可查可用,目前北京市各级各部门均可通过抽查系统运用分类结果;支持各领域以分类结果为基础科学设定抽查比例,也将通用比例规则内嵌至系统,实现差异化监管。2024年,对北京市信用风险较高以上经营主体开展联合抽查,问题发现率达69%。
  深化监测驱动。依托分类监测结果聚焦高风险经营主体开展随机抽查,2024年,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与天津市市场监管委、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共同开展“一人三地多投”企业监测分析,通过法定代表人年龄>70岁、关联企业风险加大、一人多地投资等指标锁定重点风险企业238户,驱动开展京津冀区域专项抽查,问题发现率达到64.29%,为科学研判区域性风险、提升监管的精准性进行了有益探索。
  二、推进“无事不扰”,助力非现场监管效能提升
  2024年北京市以“风险+信用”为基础全面推进非现场监管改革,推动实现监管“无处不在、无事不扰”。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将企业信用分类管理模型分享至各市级部门,提供指标、数据支撑参考,目前全市已有45个部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232个数据比对分析模型和121个“风险+信用”分级分类评估模型,形成评价指标1049个和评价结果228万条。针对风险低、信用好的优质经营主体,在全市构建“无事不扰”白名单制度,将9624户经营主体纳入白名单,实现“无事不扰”。
  三、深化以“智”促“治”,持续拓展监测预警运用维度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构建企业信用风险监测预警清单,对25个专业领域重点监测事项实施动态管理支持。开展年报风险事项监测,将全市应报企业细分为4大类13小类,分时分类施策,推动全市企业2023年度年报率达93.37%。
  拓展监测结果外部运用,建立通用型消费行业预付费风险监测指标体系。通过10个核心指标对全市教育培训、美容美发、体育健身三类重点行业近6万家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将2069家高风险企业名单推送至各区各部门,提示做好风险管控,支撑相关部门查处违法行为。查处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
  下一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将加大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智慧化水平提升力度,以数字化试验区建设为契机,聚焦以往指标构建成本大、周期长问题,优化信用数据和监测指标管理方式,构建以“指标”为最小颗粒度的“指标超市”,推进灵活配置、自主构建、分类管理的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新型机制,在信用赋能市场监管上不断探索实践,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信用力量。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邓慧敏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