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服务队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食品安全志愿服务工作纪实
毛垭大草原,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孜州)理塘县,这里不仅自然风光壮丽秀美、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还活跃着一支特别的队伍——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队。他们在海拔高达4300米的广袤草原上,骑着马匹穿梭在草原与村落之间,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食品安全。
一道红色风景线
甘孜州地理环境复杂,山高路远、寒冷缺氧及基础薄弱,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严峻挑战,需要克服重重困难。
理塘县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总监刘艺说,在节假日休息时间,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穿上红色马甲,骑着马到处科普食品安全知识,像是草原上一道美丽的红色风景线。
在理塘县禾尼乡,记者从食品安全志愿者洛绒甲批口中得知,这里是该县面积最大的纯牧业乡,达1618平方公里,拥有9个远牧点。这些远牧点大多没有信号、道路交通不便。然而,食品安全志愿者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们骑着马匹,穿越草原,深入远牧点,为牧民带去食品安全知识。
随着秋季来临,禾尼乡的牧民开始迁徙到秋季牧场放牧。这个季节,小卖部老板更登曲批也忙碌了起来。一到游牧季,他便会在牧场附近开设临时小卖部,为牧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然而,如何确保食品安全?他心中忐忑不安。
“这个小卖部是为了方便牧民购买商品临时开设的。”食品安全志愿者向巴普错告诉记者,为保障小卖部销售的食品安全,他们骑着马来到了这里。向巴普错和他的同伴耐心地和更登曲批交流着,告诉他进货的正规渠道如何选择、货架上的食品如何摆放、食品的保质期如何检查。
无处不在的身影
“一定要注意食品保质期,如果家里有不好保存的肉,就拿到定居的冰箱储存。”记者在禾尼乡岭戈村见到食品安全志愿者斯郎单珍时,她正在向村民做食品安全知识宣讲。
岭戈村是一个典型的游牧村落,这里条件有限,帐篷就是村民们的家。这里没电、没冰箱,如何储存食物是一个难题。为了确保村民能吃到安全放心的食物,斯郎单珍将村民家中的肉类食品,统一放在定居点的冰箱中储存,并提醒村民一定要注意食品的保质期。这个办法虽听起来简单,却有效地解决了游牧区村民食品储存的难题。
无论是人迹罕至的牧区,还是熙熙攘攘的集市,都能看到志愿者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检查和指导的身影。理塘县组建食品安全志愿者队伍,为禾尼乡等乡镇地区的食品安全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牧区,食品安全志愿者耐心地向牧民讲解辨别新鲜肉类和奶制品的知识,以及如何正确储存食品,清洗和烹饪食品,避免食物中毒;在偏远村落,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向村民普及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日常饮食注意事项,解答村民的问题,提醒大家从正规渠道购买食品,注意查看食品标签和保质期;在集市上,食品安全志愿者则化身为食品安全守护者,仔细检查食品的来源与质量,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监管部门,用专业与严谨为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食品安全防线。
擦亮“食安甘孜”品牌
为了让食品安全知识更加深入人心,甘孜州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志愿服务方式和方法,聚力打造“食安甘孜”志愿服务品牌,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食品安全志愿服务活动。
据了解,甘孜州食品安全办联合相关部门制定食安甘孜志愿服务活动方案,按照分类分层的原则,组建各地区、各行业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骨干队伍,并在乡镇、村(社区)分别建立食品安全志愿服务分队。截至目前,全州已建立19支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队伍,共注册4302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既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也有学校、企业等社会各界的热心人士。
食品安全志愿者以开设食品安全公益课堂、开展现场宣讲、组织食品生产经营体验活动等方式,深入推动食品安全宣传进工地、进企业、进校园、进寺庙、进社区、进农村牧区、进景区。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食品安全志愿服务信息化平台,提高食品安全志愿服务效率和质量,方便志愿者之间交流和合作。
马背上的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队,以马为纽带,在马背上丈量平安,擦亮了“食安甘孜”志愿服务品牌。他们不仅是食品安全知识的传播者,更是这片土地上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守护者。
□本报记者 颜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