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存高远 积蓄力“量”

——看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宁夏实践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4年12月18日 A1 版)

  “今年以来,我们持续加强质量激励,撬动全自治区安排奖励资金近2亿元,引导企业质量提升。将企业反馈的110余个重点质量问题纳入重点攻关台账,煤化工、枸杞、葡萄酒3个产业链质量提升项目纳入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充分发挥质量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11月11日,在全国质量强企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上,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党组书记、厅长,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局长马如林作交流发言,向全国市场监管部门介绍宁夏的工作经验。
  今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推动下,自治区市场监管厅紧紧围绕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各项工作部署,与有关部门一同推动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区)建设,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宁夏实践。

靠前服务 联动发力
  “我们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推动宁夏与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STC)合作,促进与‘枸杞国检中心’检测结果互认事项落地,为宁夏枸杞授予香港STC优质‘正’印认证;推动宁夏塞尚乳业有限公司建立‘奶牛养殖场+鲜奶加工方舱’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支持本地乳制品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据自治区市场监管厅质量发展处处长李艳梅介绍,今年4月,自治区质量强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4年质量强区建设工作要点》,部署2024年质量强区建设工作7个方面、111条工作任务。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坚持靠前服务,聚焦构建体现宁夏优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大新质生产力发展动力供给。
  “我们加大质量元素在宁夏优势特色产业重点领域的嵌入力度,用足优势资源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李艳梅说。她介绍,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制发《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与多部门联动发力,以质量工具助力产业补链、强链、延链,着力打造质量强区建设新引擎。提升葡萄酒、枸杞产业链条及衍生产品检验检测技术支撑能力,促进产业发展。引导企业以质取胜,重点针对“枸杞”“盐池滩羊”“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等,提高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标准,助力产品品牌化发展,提升经济效益。

以质取胜 持续提升
  今年6月,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智能铸造)在银川市正式揭牌。这是西北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标志着宁夏在智能铸造领域形成“互联网+标准+示范”的成熟模式。“自治区市场监管厅积极协调对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做了很多实质性工作。”据自治区市场监管厅标准化处处长李文华介绍,围绕“标准化试点+产业实际”的高效融合,推动“区域+产业”的双向破局,宁夏“六新六特六优”18个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全部发布。自治区企事业单位参与制定国家标准数量上升30%,标准引领产业发展的基础作用更加凸显。
  “宁夏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三年提升。”自治区市场监管厅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张亚宁表示,该厅充分发挥质量、标准、计量、认证等市场监管领域“一揽子”服务政策作用,围绕危险化学品、食品相关产品、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电动自行车、电线电缆等重点产品,帮扶企业3731家(次),开展“质量问诊”“质量培训”等帮扶活动106次,解决质量问题448个。同时,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互联网+监管”模式,提升监管质效,建成宁夏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信息平台。

步伐稳健 交好答卷
  “结合质量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坚持把激发发展活力作为质量强区建设的重要一环。”马如林说,该局持续推动服务业在生产方式、服务方式、商业模式、业态模式等方面实现全面创新,更好服务企业发展。
  以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为目标,进一步提高经营主体开办“一网通办”、登记注册“一业一证”、企业办事“一照通行”工作质效。推进落实市场监管部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7条措施,持续扩大“小个专”党建覆盖面,充分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建立从办好‘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转变机制,最大限度利企便民。”马如林说,该局将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施清单管理,动态优化为企服务措施,力争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目标。同时,建立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名录库,探索实行设立新兴产业企业挂钩联系制度,安排点对点指导帮扶,从企业注册、网络经营、商标注册、产品质量、广告合规、投诉举报等方面,以靠前服务强化预防式监管,更好保障市场秩序。
  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自治区市场监管厅的步伐越来越稳健,越来越快速,已然成为助力宁夏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之一。

□本报记者 李志强 通讯员 岳爱民 赵雅芝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