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原”因质量而“致远”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市场监管局支持高原绿色牧业和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如果说西藏被誉为世界屋脊,那么那曲便是屋脊上的璀璨明珠。作为中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那曲的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被当地干部和群众亲切地称为“高高原”。在这里,一年似乎只有一个季节——漫长的冬季,但正是这样的严酷环境,孕育了那曲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那曲市市场监管局始终密切关注企业成长的需求、面临的难题与挑战。通过提供精准的政策指导和周到的服务措施,该局全力以赴支持藏北高原绿色牧业和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人心生振奋。他们的努力,如同高原上的阳光,温暖而明亮,照亮了那曲畜牧业的未来。
政策辅导搭建政企沟通桥梁
新政策或制度的实施,不仅突破了制约质量立市和品牌创建工作的瓶颈,还有效推动了那曲质量立市的进程。
2019年,那曲市发布《那曲市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0年,发布《关于深入推动质量强市战略的若干意见》;2024年3月,发布《那曲市质量强市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
近年来,那曲市市场监管局立足特色优势产业和关键环节,强化上下游企业的配套协作,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全力推动产业链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成功打造了聂荣县嘎确牧场、色尼区嘎尔德生态畜牧产业、嘉黎县娘亚牦牛养殖产业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优质产业链。这些产业链的形成,如同高原上的明珠,熠熠生辉,照亮了那曲的经济发展之路。
“有了市场监管局的牵线搭桥,我们成功申请了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解决了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难题。”娘亚牦牛养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多吉次仁满怀感激地说。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对市场监管局工作的认可。
截至目前,那曲市市场监管局已帮助7家企业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自我声明了11个产品标准,4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方标准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发布,推进了“西藏嘎尔德生态畜牧产业”企业标准、《牦牛交奶牧户管理规范(草案)》的编撰工作,对6家实验室资质认定管理工作进行了核查,指导比如县长荣秀娜制衣有限公司、纳木措金圆建材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获得了ISO管理体系认证等。
品牌培育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品牌是地方的名片,不仅代表了产品的质量,更承载着地区文化的传播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培育品牌,可以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那曲市市场监管局帮助当地4家企业获得了“西藏那曲冬虫夏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权,促进了地理标志产品发挥其原产地品牌价值,扩大了那曲冬虫夏草地理标志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同时,积极协调第三方代理公司培育发展区域公共品牌“那曲锅庄”“巴青牦牛”等,提高了知识产权培育创造能力。
“过去做生意全凭直觉,现在那曲冬虫夏草成为地理标志产品,我们做生意也有了明确的规范和标准。”西藏一家经营冬虫夏草生意多年的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
借助于品牌培育的策略,那曲市市场监管局成功提升了畜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且有效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局积极推行“娘亚牦牛良种选育、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品种改良及推广”三大体系建设,构建了统一的销售平台,并实施了品牌化战略,从而打造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品牌产品。这一举措使得“嘉黎产品”成功转型为“嘉黎品牌”,极大地提高了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现牧民群众稳定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那曲市有效商标注册量达到2931件,新增396件;每万人专利拥有量从2018年的0.66件增长到2024年的2.76件。那曲市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7件,有效专利159件,新增授权31件,拥有1家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公司。
精细服务为虫草产业增效减负
冬虫夏草作为那曲市的优质名贵特色生物资源,在提高农牧民收入、促进市场繁荣、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那曲市市场监管局坚持精准辅导、增效减负、精细服务,从细节入手,不断提升服务经营主体的能力和水平,助力那曲冬虫夏草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全市冬虫夏草行业,那曲市市场监管局组织骨干团队深入冬虫夏草市场和采集点,开展上门服务,通过宣讲、辅导等形式,推动惠农助农政策落到实处。
“在面向农牧民收购冬虫夏草时,我们最关心的是产品质量问题。现在有了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的不定期巡查,卖假货的不敢来了,公司的信誉也树立起来了,生意自然也就兴旺了。”那曲市冬虫夏草有限公司的经营者嘎玛次仁满怀信心地说。
为了规范管理,那曲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冬虫夏草市场经营户情况统计。目前,那曲市实际从事冬虫夏草购销登记的户数达到3629户,并对已注销、经营范围不匹配的经营户进行了清理,目前已完成500余户冬虫夏草经营户的数据清理工作。
如此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藏北高原那曲必将因其质量而“致远”,在高原的天空下,那曲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本报记者 徐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