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农资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行动
重庆涪陵为春耕保驾护航

本报讯 当下正值春耕春播的黄金时期,化肥、农药、种子、农机等农资产品也迎来了销售旺季。为给农民朋友们吃下“定心丸”,连日来,重庆市涪陵区市场监管局迅速行动,组织精锐力量,开展农资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行动,为农业生产筑牢第一道防线。
“你好,我们是涪陵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请出示你的营业执照、采购种子的进货发票、检验合格证明以及进(销)货台账等相关材料。”2月12日,涪陵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来到马鞍街道金银集市。这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一处农作物种子销售摊前,执法人员出示执法证件后,便有条不紊地对该种子经营单位展开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特别叮嘱经营者:“为了保障农作物种子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像水稻、玉米这些农作物种子,千万不能进行分装销售,更不能销售未经检验合格的假劣种子。”
与此同时,执法人员还主动走到现场购买种子的农民朋友中间,热情地为他们普及购买种子的“四看”实用知识。“第一看,要看种子的包装是否规整,标签是不是完整无缺,上面得有生产日期、质量保证期、检疫证明编号和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等关键信息;第二看,要仔细瞧瞧种子的大小、色泽、粒型等性状,通过这些细节判断种子的纯度;第三看,得留意种子有没有霉变、虫蛀的迹象,颜色有没有变暗,这些都是种子质量的‘信号灯’;第四看,别忘了扫描标签上的二维码,看一下品种名称、生产经营者名称和包装袋上标注的是不是一致,可别被‘李鬼’给骗了。”
告别了种子销售摊,执法人员马不停蹄,又来到一家化肥销售门市。一进门,他们便直奔主题,对该经营者销售的化肥展开细致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问题的角落。
据涪陵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全方位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该局要求各市场监管所切实扛起属地监管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对农资市场开展地毯式的全覆盖专项检查。检查内容涵盖营业执照、产品包装标识、经营台账等各类资料,全面排查经营者是否存在知假卖假、哄抬价格、计量虚标等严重侵害农民群众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每到一处,执法人员都耐心地向经营者讲解化肥、禁限农药的使用标准,同时反复强调,经营户在销售过程中务必明码标价、守法经营,严禁采购、销售禁用农药兽药添加剂,并且要规范地制作农药、化肥、种子的进销货台账,让每一笔交易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文光辉 郑淑琼/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