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
——访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高级专家、伊利集团全球创新中心科学研究总监王彩云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高级专家、伊利集团全球创新中心科学研究总监王彩云主要关注“推动奶业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以科技创新加速产业升级,筑牢奶业发展根基”等议题。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源于颠覆性科技创新,落脚点是产业创新。这就要求既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又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以奶业发展为例,尽管我国奶业发展水平持续上升,在奶牛繁育、乳铁蛋白等技术方面也都实现了突破,但我国奶业精深加工产业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特别是乳清蛋白、乳铁蛋白、脂肪球膜蛋白等关键原辅料供应,仍面临国外的技术制约。”王彩云认为,这就要求我们全力推动奶业精深加工产业发展,聚焦奶业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加速产业升级,助推形成更多突破性成果转化落地。
王彩云进一步指出,产业链、创新链互动才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添动力的应有之义。科技创新必将成为推动中国奶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力量,中国奶业与全球奶业的同台竞技,将逐渐转变为供应链、产业链的竞争乃至创新链的竞争。在此背景下,我国奶业仍需激发产业加速升级的新动能,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特别是在当前奶业产业链中,还有不少技术制约的瓶颈亟待突破。这就需要我们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强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将“奶瓶子牢牢地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与此同时,她认为,加快奶业振兴,还应该鼓励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合作;要围绕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全力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
“作为奶业技术领域的代表,未来,我将携手同事,继续围绕奶业‘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再到一块奶酪’的全产业链,积极攻克技术难关,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实现技术成果转化,提升中国奶业的核心竞争力。”王彩云表示。
□本报记者 宿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