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头食品,你真的了解吗?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5年03月12日 A4 版)

  提到罐头,许多人因其长保质期和即食特性,便联想到“防腐剂多”,甚至认为它不如新鲜食材健康。确实,罐头食品的保质期往往较长,甚至能存放三五年,这让不少人将其贴上“垃圾食品”的标签。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罐头真的被误解了。
  罐头不仅能在保留食材营养的同时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比鲜食更具优势。而它的“保鲜秘诀”并非依赖防腐剂,而是依靠独特的加工工艺和密封技术。
  中国多年来稳居全球罐头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产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然而,关于罐头的种种误解仍然存在。在此,让我们揭开真相。

罐头真没“防腐剂”因为根本不需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已于2025年2月8日正式生效,其中明确规定:罐头类食品中不得使用防腐剂。这一政策不仅标志着我国食品工业技术的飞跃,更打破了人们对罐头食品“防腐剂依赖”的长期误解。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罐头产品主要分为肉禽类罐头、水产品罐头、蔬果罐头、其他罐头食品。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保质期很长,大多都是2~3年。
  其实这也不奇怪,毕竟罐头发明的初衷就是为了延长食物保质期。
  如今科技发达了,罐头的生产加工也越来越现代化,不需要添加防腐剂便能长久保存的秘密就藏在生产工艺中。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罐头食品》(GB 7098-2015)中规定:罐头食品是以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禽肉、水产动物等为原料,经加工处理、装罐、密封、加热杀菌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商业无菌的罐装食品。罐装密封后的半成品必须在2小时内进行杀菌,目前主流方法是热力杀菌,通过调节时间和温度,使热杀菌的效果达到商业无菌的同时能最大程度保留食品本身营养成分,一般分为低温杀菌和高温杀菌两种。
  低温杀菌为80~100℃,又称常压杀菌,时间为10~30分钟,适合于含酸量较高(pH在4.6以下)的水果罐头和部分蔬菜罐头。比如黄桃罐头、菠萝罐头、柑橘罐头等,能使果肉保持完整,口感接近新鲜水果;还有酸黄瓜罐头、番茄酱罐头也需采用低温杀菌。
  高温杀菌为105~121℃,又称高压杀菌,时间为20~90分钟,适合于含酸量较少(pH在4.6以上)和非酸性的肉类、水产品及大部分蔬菜罐头。比如午餐肉罐头、红烧肉罐头、沙丁鱼罐头等,甜玉米罐头、青豆罐头、鹰嘴豆罐头等也是高温杀菌,能让食材质地变柔软的同时,保留完整的膳食纤维。
  随着食品加工工艺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了气调杀菌、微波杀菌等新技术,杀菌时间短、效果好,更有利于保留食物本身的颜色、风味和营养。
  经过这样的杀菌处理,微生物根本没有存活的余地。高温杀菌后还需冷却到40℃以下,这时容器内部会形成负压,盖子会密封得更严实,很难打开。整个流程下来,罐头内部没有微生物存活,外面的微生物也进不去,所以就不需要防腐剂了。

罐头这样吃,更放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发布的《全国基础版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和《家庭应急计划》中,都推荐罐头作为家庭应急储备食物。如何吃罐头更放心更安全呢?
  1.看外观
  要想健康吃罐头,首先在选购方面要选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大家熟悉的品牌更好。除了看保质期外,也要看罐头的外观,避免选择密封不严、漏气的罐头。
  2.选择低脂、低钠、低糖
  要看营养成分表的钠、脂肪和糖的含量,选择相对低脂、低钠、低糖的一款。比如金枪鱼罐头,尽量选择水浸工艺的,少选油浸工艺的。不过,油浸工艺罐头中,如果是橄榄油的还可以考虑,能帮我们补充油酸,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3.少喝汤汁
  部分盐、糖、脂肪含量高的罐头,如果喜欢就偶尔解解馋,不要经常吃。吃水果罐头的时候要少喝汤汁,减少糖的摄入,也能避免血糖大的波动。
  4.开封后尽快食用
  罐头食品一旦开封,就不具备封闭隔菌的优势了,也会像普通食物一样易变质,最好尽快食用,避免二次保存。

  来源:科普中国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