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优化消费环境 计量走进百姓生活
——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北京市市场监管局3·15主题计量活动掠影








“小计量”关乎“大民生”。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围绕守牢民生计量底线、优化消费环境主线,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联合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以“走近3·15,优化消费环境,计量在行动”为主题,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开展了一系列计量惠民宣传活动。
在北京市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医院、学校、社区等场所,3·15计量宣传海报和标语醒目可见,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政策法规与科普宣传,让百姓了解身边的计量知识,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打造放心的消费环境。
进社区
3月11日上午10时不到,北京市通州区朗清园南社区服务站大厅里已经坐满了当地的居民。
通州区计量所与燃气、电网、自来水公司代表,正在向群众讲解电子计价秤、“民用三表”的使用注意事项、计量知识以及防计量作弊技巧。大厅里悬挂着“走近3·15,优化消费环境,计量在行动”条幅,张贴着计量宣传海报,电子屏上播放着计量宣传片,一起营造出浓厚的氛围。
随后,计量技术人员为居民手机称重并加贴标签,将手机变砝码巧识作弊秤,增强群众的维权意识。计量技术人员还为居民免费检定血压计,燃气、电网、自来水公司代表解答居民关于“民用三表”的咨询。
市场监管人员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在现场一边向群众发放计量知识宣传册,一边讲解相关计量知识,解答群众咨询。市场监管部门还向企业代表了解“民用三表”在计量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情况,增强企业法治意识,并指导其畅通投诉渠道,完善投诉处理机制,确保群众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共筑放心消费。
进校园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与测量相关的事情?”“上课要看时间!”“坐出租车有计价器!”“买菜要用电子秤称重!”3月11日下午2时,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计量科普走进了学生们的课堂。
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在这里举行计量科普进校园线下活动,专家为同学们带来了趣味横生的计量知识,从计量与生活、计量历史文化到计量支撑强国建设,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了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互动。计量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悄地播种下来。
进企业
“以前总觉得配镜价格差异大是‘智商税’,今天看到每副镜片要经过这么多道工序,才知道科学配镜的技术含量!”3月14日,位于北京王府井的大明眼镜股份有限公司,参加计量宣传进企业活动的消费者王先生说。
当日上午10时,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联合举办计量宣传进企业活动,组织计量技术人员和群众走进大明眼镜公司。在企业展厅,参观群众近距离观摩了镜片筛选、镜架加工等生产环节,专家现场讲解眼镜屈光度、瞳距匹配等关键计量参数的意义。活动现场,大明眼镜公司还举办了消费者护眼配镜专题公益讲座,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为群众发放计量常识手册。
活动现场,东城区计量检测所专家为企业详细讲解计量器具维护方法,并围绕“智能验光设备计量”为企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提示企业要定期检定焦度计、验光仪、瞳距仪等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确保设备数据精准可靠。
中国计量院、北京市计量院专家及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组成能源计量服务团队,于3月11日走进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计量服务。服务团队深入企业设备机房,实地查看水电供应系统的智能装置运行情况,对计量器具管理维护、从业人员考核培训等工作提出建议,助力企业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市场监管部门不仅‘找问题’,而且‘开药方’,为我们绿色转型提供了硬核支撑!”企业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李秋菊/文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