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候鸟老人”康养“安全岛”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市场监管局精准发力护航银发经济新“蓝海”纪实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5年03月20日 A3 版)

  作为全国首个地级市的“世界长寿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每年吸引高达20多万“候鸟式”银发老年群体前来旅居。一些不法分子却盯住老年人,打着“关爱老人”“服务老人”的幌子,假借“养老”之名实施诈骗。
  为擦亮“长寿巴马”金字招牌,近年来,河池市市场监管部门聚焦群众身边关键小事,严厉打击整治养老诈骗行为,切实维护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为银发经济新“蓝海”保驾护航,筑起“候鸟老人”康养的“安全岛”。

铲除养老诈骗滋生土壤 守住“候鸟老人”钱袋子
  “随着到巴马旅游康养的老年人逐年增多,辖区涉老诈骗等各类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各种‘巴马神水抗癌’‘长寿食品防癌百岁’‘祖传神药治百病’等保健品虚假功效宣传一度屡禁不止。”巴马瑶族自治县市场监管局特殊食品股股长覃秋妹介绍说。
  “针对这种现象,河池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同步将防范维权网格前移,建立131个河池景区康养涉老保健品监管网格,关联151人特殊食品监管网格员,持续常态开展涉老诈骗规范治理,精准打击康养领域养老诈骗行为,铲除养老诈骗滋生土壤。”河池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肖明说。
  近三年来,河池市市场监管部门协同公安部门办理保健品领域诈骗刑事案件29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3人,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部门查办保健食品养老诈骗案36件,案值高达367.56万元,守护“候鸟老人”钱袋子落实见效。
  肖明透露,该局近日还专门出台涉老防骗维权指引、保健食品虚假功效宣传防控指引,构建高效安全风险隐患管控体系。

整治“鬼秤”净化市场环境 提升康养体验感
  “我的手机就是‘砝码’,购买过程对标手机克重,发现疑似缺斤短两情况立刻举报,现在整条街规范多了。”旅居在巴马县甲篆乡长寿村的75岁“候鸟老人”郭阿姨指着手机开心地说。
  记者了解到,河池市市场监管部门今年将“候鸟老人”群体身边“关键小事”作为监管发力点,通过采用检定合格的标准称对群众手机进行称重,加贴克重标签,让随身手机秒变“砝码”。同时,主动邀请长寿带景区群众监督治理“鬼秤”,开展“手机变‘砝码’公秤’随身带”等计量服务活动。据统计,截至目前,河池市已累计发放克重标签3万余张,市场秩序得到有效规范,市场监管领域缺斤短两维权投诉率下降50%。
  此外,结合“候鸟老人”群体旅居河池时喜欢割鲜肉过秤煮粉吃早餐的习惯,河池市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打造一碗粉”民心工程,专项打击计量作弊行为,对15个农贸市场36家经营主体悬挂“黄牌”警告,有效解决无法复秤难以维权问题,从细微处提升“候鸟老人”康养旅居体验感。

规范价格指导 护航“候鸟老人”放心消费
  自2024年河池成为“全国最受欢迎小众旅游目的地”之一以来,河池市大量酒店、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新生”,增长近4倍。然而,在部分长寿景区内,也出现了一些价格捆绑消费、阴阳价格、价外加价等现象。
  为此,河池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加强市场监管领域价格指导监督,对民生领域水电价格、康养收费以及医疗、中介等行业单位开展专项检查。包括:整治宜州区三姐故里、金城江小三峡等景区将自定服务项目收费和政府定价捆绑销售问题;规范租房和经营消费定价,清理整治“候鸟老人”旅居住宿领域出现节假日哄抬价格、未明码标价等情况,对4起康养民宿高额加价行为进行立案,引导防止租赁纠纷;开展守护菜篮子六大价格行动,检查经营主体1763户次,发放提醒价格告诫书852份,整改31户次,有效维护河池市“候鸟经济”良好市场秩序。

□本报记者 孔国俊 通讯员 刘 芳 龙慧琳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