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桥梁 解难题 赋动能
——各地个私协会服务个体工商户发展纪实
个体工商户是我国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的“毛细血管”,在稳就业、保民生、促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各地个体私营经济协会(以下简称个私协会)在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以党建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服务模式,整合多方资源,在政策帮扶、融资纾困、纠纷调解、数字化转型、区域协作等方面精准发力,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党建引领聚合力,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党建引领是各地个私协会推动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核心抓手。通过构建“党建+”模式,各地协会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效能,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格局。
北京市海淀区创新打造“党建翼联”示范点,联合商业街区运营方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例如,清河街道首食益民商业街区通过党建联动,组织商户大会、异业联盟等活动,实现商户入驻率达100%,并定期开展政策解读、技能培训,帮助商户提升竞争力。
安徽省黄山市持续推进“小个专”党组织建设,成立1546个党组织,打造南溪南村豆制品小作坊等党建品牌,以点带面推动区域个体经济规范化发展。同时,通过“百场万企共建共享”政企银合作促进会,整合资源推出“知易融”等金融产品,为个体工商户提供精准支持。
深圳市个私协会以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载体,建立三级调解组织体系,党员调解员占比70%,累计为个私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2000万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维护了市场和谐稳定。
政策帮扶精准滴灌,破解急难愁盼问题
针对个体工商户面临的融资难、经营成本高、市场拓展难等问题,各地个私协会联合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推出“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措施。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构建“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两年来帮助749家个私企业融资1.89亿元。创新推出“标准件产业链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产品,助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盘活资产。
湖北省荆州市因地制宜推出多样化帮扶措施:公安县成立工会联合会,为个体工商户争取“工会贷”2580万元;松滋市打造“乐乡大集”夜市经济样板,带动销售额近9000万元;荆州区组织水产专家送技术下乡,为养殖户提供疫病防控指导。
甘肃省通过问卷调查收集5.5万份样本,形成《问情服务调查报告》,针对性解决个体私营企业痛点。同时,举办招聘会64场,新增就业3048人,并联合高校开展企业家培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数字化转型赋能,开拓发展新空间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各地个私协会积极推动个体工商户拥抱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搭建平台、技能培训等方式破解技术瓶颈。
江苏省上线“苏服通”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287项信贷产品,实现个体工商户融资全流程线上化。平台结合信用评价体系“苏个分”,为1000万户个体工商户提供精准风险评估,累计解决融资需求99亿元。
浙江省杭州市打造“杭企惠”数字服务平台,提供政策查询、法务咨询、在线培训等服务,访问量突破30万人次。金融专区开通仅2个月,发放贷款近3亿元,助力小店经济焕发活力。
陕西省针对国亨市场商户的电商转型需求,组织直播技能培训,指导商户开展线上销售。通过“互动式直播+产品展示”,部分商户实现线上线下双轨并行,销售额显著提升。
区域协作破壁垒,构建共赢生态圈
打破地域限制、推动资源共享,成为各地个私协会服务个体工商户的重要方向。
江西省上饶市联合浙江衢州、安徽黄山、福建南平,举办首届“饶衢黄南千企万户”合作促进会,促成签约金额30亿元,设立四地特色产品展销专区,活动期间销售额达2500万元。通过轮流主办机制,形成跨省协同发展的“优质生态圈”。
四川省积极拓展省外市场,组织企业赴黑龙江抚远市对接俄罗斯远东市场,达成合作意向3.13亿元。同时,与重庆共建“名特优新”产品联盟,在荣昌区举办展销会,销售额126万元,推动川渝特色产品走向全国。
山东省开展“助企高质量发展齐鲁行”活动,聚焦轴承、工程机械等产业集群,为2000余家企业提供年报指导、品牌战略等培训,并建立“齐鲁个私之家”线上社群,成为企业“贴身顾问”。
纠纷调解促和谐,法治护航稳经营
面对个体工商户维权难、诉讼成本高等问题,多地协会成立调解组织,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山西省成立全国第二个省级个协人民调解委员会,44名调解员涵盖律师、记者等专业群体。通过“诉调对接”“送法进企”等活动,累计化解纠纷23件,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获赠“一心为民办实事”锦旗。
湖南省在“特湘小店”成长计划中,将法律咨询纳入服务内容,帮助商户规避合同风险。同时,联合媒体提升活动影响力,“特湘小店”展示视频关注量超82万人次,形成社会支持小店经济的良好氛围。
品牌培育树标杆,示范引领提质效
培育特色品牌、树立行业标杆,是各地个私协会推动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山东省青岛市开展“闪光小店”优选活动,从5000家报名商户中评选1050家典范,通过个性化培训、品牌建设与信用体系优化等措施,助力小店客流量增长20%、销售额提升15%。
浙江省打造“浙个好”公共品牌,在民宿、非遗领域评选459户优质商户,推动产品和服务质量升级。同时,选树“最美个体劳动者”30名,举办巡回宣讲,营造争先创优氛围。
湖北省协助369户个体工商户入选“名特优新”名录,推动地理标志产品走向全国。石首市通过“直播带货+体育赛事”模式,销售农产品近10万元,开辟线上线下融合新渠道。
从北国雪原到江南水乡,从田间地头到数字云端,各地个私协会以“娘家人”的担当,为个体工商户架桥梁、解难题、赋动能。通过党建引领、政策创新、数字赋能、区域协同等多元举措,不仅助力个体工商户突破生存困境,更激发了其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未来,各地协会将进一步深化服务内涵,推动经验共享,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助力“小个体”在高质量发展浪潮中乘风破浪,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大力量。
□本报记者 王国明
短评
激活“小个体”发展动能的关键力量
作为个体工商户的“娘家人”,各地个私协会通过创新服务与精准施策,成为赋能小微经济的关键力量。从政策落地到资源整合,从矛盾调解到生态共建,各地个私协会以主动担当展现服务深度,以机制创新破解发展瓶颈。
党建引领强根基,凝聚服务合力。安徽省黄山市个私协会推动“小个专”党组织全覆盖,以党建品牌引领规范化经营;深圳市个私协会建立三级调解体系,党员调解员主导化解纠纷,凸显党建引领下的治理效能。
精准施策破难题,彰显服务温度。湖北省荆州市个私协会因地制宜推出“工会贷”“乐乡大集”等特色帮扶举措,精准解决融资、销路难题;甘肃省个私协会通过5.5万份问卷深挖需求,以招聘会、培训课打通就业创业堵点,体现“问需于企”的务实作风。
数字赋能拓路径,升级服务效能。江苏省个私协会开发“苏服通”平台,整合287项信贷产品,实现融资全流程线上化;浙江省杭州市民个协打造“杭企惠”数字平台,提供政策、法务、金融一站式服务,访问量突破30万人次。
跨域协作促共赢,构建服务生态。四川省个私协会推动“名特优新”产品联盟,拓展省外及国际市场,带动企业增收近亿元;山东省个私协会聚焦产业集群开展“齐鲁行”活动,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培训,强化区域经济竞争力。
个私协会不仅是政策落地的“桥梁”,更是资源整合的“枢纽”与创新服务的“引擎”。未来,需进一步强化协会联动机制,推动优秀经验全国共享,让“小个体”在协会护航下释放更大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菓 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