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京市电梯质量安全报告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5年04月25日 A4 版)










基本情况
  (一)数量及分布
  2024年底,全市拥有各类电梯150963台,包括乘客电梯123669台,载货电梯10145台,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12584台,液压电梯174台,其他电梯4391台。2024年新安装电梯9435台。使用年限达到15年以上的老旧住宅电梯12664台。
  2024年全市电梯数量位列前三的区域为:江宁区、江北新区、栖霞区,合计占全市电梯总量的43.13%。新安装电梯数量位列全市前三的区域为:江宁区、溧水区、建邺区,合计占全市新安装电梯数量的38.96%。
  (二)制造、安装、维保、使用单位及人员
  截至2024年底,在全市开展电梯维护保养业务的企业有254家,其中具有电梯制造(含安装、修理、改造)资质的企业10家、安装(含修理)资质的企业244家。电梯使用单位12267家。全市以品牌电梯为市场主导,通力、三菱、奥的斯、日立、富士达、迅达、蒂升七个品牌市场占有率达67.66%;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市场保有量,上海三菱、杭州西奥、康力分别占据前三位。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持证人员16299人次,电梯作业持证人员11262人次。
  电梯维护保养企业按持证级别分:依据TSG 07—2019《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许可规则》取得许可资质的企业254家,包括A1级22家、A2级142家、B级88家、不分级(仅杂物电梯)1家、同时取得A2级安装(含修理)资质和B级制造(含安装、修理、改造)资质的单位1家。按南京市电梯维保星级分:五星级企业12家、四星级企业9家、三星级企业62家、二星级企业41家、无星级企业130家。按制造属性分:制造企业或制造企业分公司31家、非制造企业223家。
  (三)安全状况
  1.总体情况。2024年全市未发生电梯安全责任事故,全市电梯月均困人故障率0.55%,安全状况持续平稳。
  2.困人故障处置分析。2024年,96333电梯应急处置中心处置电梯困人故障8379起,平均每天接处电梯困人故障23起,解救被困人员16862人,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用时10.4分钟,现场实施救援平均用时4.6分钟。
  从月度困人故障率看,乘客电梯困人故障高发期为7月。从发生困人场所的性质来看,住宅楼(含商住楼)是电梯困人故障高发场所。从电梯使用年限来看,使用5年以下的乘客电梯月均困人故障率最低;使用15年以上的乘客电梯月均困人故障率最高。
  从困人故障原因看,发生电梯困人故障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人为原因,占比36.22%,如生活、装修垃圾导致层轿门卡阻,野蛮搬运导致层轿门变形等;二是外部原因,占比21.39%,如突发停电、机房温度过高等;三是门系统原因,占比16.88%,如电梯门锁失效、门机故障等。
  3.检验情况。2024年全年电梯检验一次合格率87.67%,不合格项目数41088项,出具检验意见通知书9679份。
  检验结论判定为不合格的电梯294台,其中曳引驱动乘客电梯230台,曳引驱动载货电梯23台,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39台,杂物电梯2台,涉及维保单位77家。
  曳引驱动电梯检验发现的主要问题有:轿厢与对重问题,占比23.66%,如轿厢内应急照明失效、紧急报警装置无效或未安装,对重块固定不牢固、无数量标识,轿厢内铭牌内容有误,轿顶护栏高度不足等。井道问题,占比19.69%,如井道未完全封闭,缓冲器固定不可靠、对重最大越程标识未设置或错误,底坑地面不平整、有杂物、有渗水积水,井道照明缺失或不亮等。管理制度问题,占比17.74%,如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资料缺失,未办理使用、变更登记等。试验与电气设备(装置)及控制问题,占比14.17%,如轿厢呼梯按钮缺失、楼层显示功能错误,电梯运行存在异响等。机器空间问题,占比13.33%,如机房门、机房门锁安装不符合要求,通往机房通道不畅,通道照明、机房照明缺失等。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检验发现的主要问题有:相邻区域防护问题,占比30.55%,如出入口区域防护装置、与楼板或相邻扶梯交叉处的防护挡板等未设置或设置不符合要求等。管理制度问题,占比21.69%,如制造及安装资料不齐全,技术资料与设备铭牌不一致,使用单位运行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运行区域防护问题,占比14.46%,如阻挡装置、防爬装置的设置不符合要求,梳齿板梳齿或梯级踏面齿存在缺损等。

2024年工作成效
  (一)办好民生实事,老旧电梯整治迈上新台阶
  一是开展全覆盖安全评估,对全市使用满15年的存量老旧住宅电梯逐台开展预诊筛查,筛查出存在风险的电梯实施全面评估,精准定位风险,推动隐患整治。截至2024年底,累计完成11525台电梯的“预诊筛查”,其中筛查出需全面评估的电梯1540台,1378台电梯根据全面评估建议进行了更新、改造、修理。全市老旧住宅电梯的安全性能和运行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困人故障发生率由2022年的14%下降到2024年的10%。
  二是推动“国债补贴”更新,紧密衔接国家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住宅老旧电梯更新工作,推动经安全评估建议更新的电梯优先列入清单,协调检验机构开通检验绿色通道、保障电梯更新完工即投用。
  三是推动老旧住宅电梯安全评估工作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2025年计划完成全市新增的2500台老旧住宅电梯的安全评估工作,建立常态化免费评估机制,全面推广属地政府牵头、多部门联动、资金多方筹措的评估整治实践经验。
  (二)深入排查隐患,安全筑底行动取得新实效
  一是全面排查高风险电梯,深入分析外地电梯事故教训,采取拉网式排查、跨区交叉互查等方式,重点排查非金属反绳轮电梯、大容积载货电梯2455台,全覆盖排查1.18万台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踏板缺失、下陷保护功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同步教育培训27家检验检测单位、261家维保单位、1.1万家使用单位。
  二是大力提升维保工作质量,市、区两级接力开展三轮次维保单位全覆盖现场抽查,累计抽查1983台电梯的限速器—安全钳、制动器等关键项目的维保质量。现场抽考维保人员技能水平,检查抽考情况纳入年度生产单位监督抽查以及维保单位星级评定成绩。全年16家维保单位退出南京市场。
  三是全面规范电梯检测工作,在全省率先印发《关于做好电梯自行检测工作的通知》,在宁配备常驻负责人员、完成100台电梯检测触发监督检查等做法被省市场监管局采纳,全省推广。对检测人员开展技术水平考核,全年累计检查16家检测单位,发现整改问题隐患179个。
  四是加强监管执法衔接,市场监管部门全年办理电梯类行政处罚案件67件,有效震慑违法主体、保持高压监管态势。
  (三)持续改革创新,服务企业激发市场新活力
  一是建设电梯“云”监管平台,试点维保单位非现场监管模式,通过对维保单位资源条件的动态监控,精准筛查人员配备不达标、人均维保台量高的单位,推送给一线监察人员开展现场检查。目前全市星级维保单位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在减少现场检查频次的同时提升监管广度和精度。
  二是推广电梯“专企专管”模式,引入保险公司作为电梯专业管理人,解决住宅电梯“用者不管、管者不用”突出矛盾,由保险公司全面参与电梯的安全管理和日常维保,运用技术手段监测电梯使用状况和维保质量,并全包承担电梯维修换件费用。目前已推广至建邺区莲花社区、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等1233台电梯,其中保障房电梯201台。创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由加装单位托管模式,解决加装电梯物业不愿管、业主不会管、日常运行费用收取难等问题,目前已在玄武区169台加装电梯开展试点。
  三是推动电梯AI识别阻车系统加装,开展主流AI识别阻车系统技术调研,协调检验机构制发加装指南,分类指导加装企业、使用单位和管理部门快速开展加装工作,全市共推广安装电梯AI识别阻车系统3.29万套,其中保障房小区覆盖率达93%,以实招实策助力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提升。
  (四)坚持共治共享,以点带面构建治理新格局
  一是提升电梯应急处置能力,扩充南京96333电梯应急处置中心二级救援站点至280个,创新二级救援站点调度响应能力分析算法,进一步提高困人救援调度效率。推动南京96333电梯应急处置中心纳入市公安122城市应急救援体系,与市消防119平台联动,进一步提高困人故障响应速率。
  二是健全电梯社情舆情处置措施,创新风险分析和预警防控定期研判机制,有力保障重点时段和高温、台风、寒潮等极端天气时段电梯安全使用。持续跟踪采集《12315每日重热点快报》等涉电梯信息,迅速核查研判回应。2024年南京在全国12315平台上共接到电梯类投诉举报843件,均得到快速响应、有效处理。
  三是发挥电梯保险托底保障功能,连续3年实现全市电梯责任保险、困人保险覆盖率100%,免除电梯使用、维保单位费用;全年完成保险理赔1472起,赔付金额23.6万元。
  四是开展电梯安全社会宣传,推动电梯应急演练纳入市级安全生产应急演练计划,在溧水区万达广场组织开展全市电梯应急救援演练观摩活动,宣传、应急、消防、卫健、住建、商务等部门共同参与演练。承办首个“江苏特种设备安全日”主题宣讲活动,发布老旧住宅电梯等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模板,指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连续4年邀请中小学生在暑期走进南京电梯安全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开展电梯安全科普宣传活动。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