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疙瘩”到“金豆豆”的蝶变
——浙江省温岭市市场监管局推动小土豆产业焕发新生机纪实
在浙江温岭的田间地头,一颗颗圆润饱满的小土豆正悄然蜕变——从昔日默默无闻的“土疙瘩”,跃升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金豆豆”。
近年来,温岭市市场监管局以“浙产好食品台州鲜甜糯”为品牌引领,以食安共富幸福村建设为抓手,通过技术赋能、品牌升级、数字监管等创新举措,让小土豆产业焕发新生机,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黄金产业”。
品牌引领,小土豆变身“金名片”
温岭小土豆种植历史悠久,但存在保质期短、附加值低等问题,导致产值一直难以提升。为此,温岭市市场监管局精准施策,引导企业走品牌化道路,成功打造“坞彩粮甜”等特色品牌。通过标准化生产和商标注册,小土豆附加值显著提升,平均售价从每公斤4元到6元跃升至20元,产品远销宁波、杭州、上海等地,年产值突破7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坞根小土豆”凭借其鲜、甜、糯的独特品质,入选全国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推介和典型案例,并亮相全国农产品展销会、中国食材电商节等平台,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如今,这颗“金豆豆”不仅畅销国内,还与日本客商达成合作意向,迈出了走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
技术赋能,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产业升级离不开技术支撑。针对传统种植加工中的痛点,温岭市市场监管局邀请食品加工专家“把脉问诊”,量身定制生产线优化方案。
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台州默梵农业公司引进全自动清洗、分拣、包装全流程生产线,实现按土豆大小、形状精准分类,生产效率提升30%,次品率降低20%。同时,恒温恒湿仓储设施和现代化种苗培育基地的建成,将小土豆保鲜期延长至180天,为稳定供应和品质提升保驾护航。
“过去种土豆靠天吃饭,现在有了技术指导,产量和质量都翻了几番!”坞根镇红山村村民陈大伯感慨道。目前,温岭小土豆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不足千亩扩展至5600亩,带动800多户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真正实现了从“小散弱”向规模化、标准化的华丽转身。
数字监管,筑牢“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温岭市市场监管局依托“浙食链”数字化平台,为每一袋小土豆赋予“身份证”,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可追溯。
该局推动企业建设“阳光工厂”,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查看生产过程,监管部门动态排查安全隐患,今年以来已解决3个潜在风险点。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产品“前世今生”。这种透明化、数字化的监管模式,不仅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更让“台州鲜甜糯”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共富工坊,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坞根镇的共富工坊里,村民们正忙着将小土豆与灰雕编织手作、本土美食结合,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伴手礼和体验项目,产品附加值提升30%以上。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温岭红日农业专业合作社与100多位村民签订订单合约,带动周边村镇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目前,坞根镇红山村、小坞根村等已发展为专业土豆种植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5万元,共同富裕的愿景正照进现实。
从田间地头的“鲜甜糯”,到百姓餐桌的“安心味”,温岭小土豆的蜕变之路,是“浙产好食品”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更是食安共富幸福村建设的典范实践。未来,温岭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以品牌化、数字化、标准化为驱动,让更多“台州味道”走出浙江、迈向世界,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注入澎湃动能。
□童 铃 陈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