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守护民生温度
——基层市场监管部门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纪实
今年以来,市场监管系统深化市场监管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从打击殡葬“天价”收费到守护校园食品安全,从围剿医保“救命钱”蛀虫到拆穿“神药”骗局,八大剑指民生痛点、直击市场乱象的专项整治行动和集中推进的具体实事,让优化营商环境的宏大命题,转化为千家万户可感可及的公平正义。
斩断伸向逝者的贪婪之手
逝者尊严不容亵渎,生者慰藉不可伤害。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将贪婪之手伸向悲痛中的家属:强制推销高价服务用品,借“风水”习俗”诱导消费;无证经营或超范围开展业务;不明码标价、价格欺诈、捆绑强制消费、分解重复收费甚至收取“天价”费用;虚假宣传资质、效果或冒充指定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某殡葬公司长期超出政府定价标准收费,违法多收142.8万元,被没收违法所得并重罚;吉林省辉南县殡仪馆原负责人强制搭售高价用品、虚构“骨灰处理服务”收费,被移送司法机关;湖北省江陵县殡仪馆骨灰盒进销差价率畸高(270%),纪委监委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查处追责44人,并推动实施差价率上限管控。
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的整治殡葬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精准打击了殡葬服务全链条(火化、用品销售、墓地管理、延伸服务)的价格违法、强制消费和服务欺诈行为,有效规范了殡葬服务市场秩序。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聚焦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保持高压态势,推动行业回归公益属性,守护逝者尊严。
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是底线更是红线。校园食品安全风险点多面广:从业人员健康证失效或无证上岗;防护设施缺损、更衣设备不足;生熟食材交叉污染;主体责任悬空,漠视风险预警;校园周边假冒伪劣、过期食品泛滥……
贵州省罗甸县某校食堂4名员工持过期健康证上岗被责令调离;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某中学操作间“三防”设施缺损被警告;莆田市荔城区某中学管理员漠视健康证预警且生熟混放被处罚;重庆市巴南区校园周边查获假冒专利包装及过期零食35公斤,推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
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的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为校园食品安全筑牢防线。只有持续压实各方责任、堵塞管理漏洞、强化科技支撑并拓展协同共治,方能将“案例”转化为“范例”,守护好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营造更安心、更优质的育人环境。
围剿医保基金“蛀虫”
市场监管领域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主要有医疗机构价格收费问题(以分解项目收费、重复收费、扩大收费范围等方式变相提高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的行为,不按照医疗服务项目规定提供服务而收取费用的行为,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强制服务或变相强制服务并收费的行为等),医药销售企业商业贿赂问题(通过向医疗机构行贿获取交易机会,通过向医疗机构行政工作人员行贿获取交易机会,通过向医生行贿获取交易机会),医保定点零售药店问题(无处方、伪造处方或使用虚假处方销售处方药,通过非法渠道采购“回流药”二次销售,诱导或协助他人冒名购药、超量购药等)。
为进一步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积极配合医保部门深入开展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助力保障医保基金安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市场监管局联合石嘴山市医保局、市纪委监委等部门开展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明确四大核心任务,在价格监管方面,紧盯医疗服务收费,对重复收费、扩大范围收费、超标准收费等违规行为“零容忍”;在反不正当竞争工作上,强化医疗领域商业贿赂治理,重点打击药品、医疗器械和辅材耗材购销环节的贿赂行为;在药品质量监管环节,加强药品零售、使用质量监督;在药品经营监管方面,开展“清源”行动,严厉打击出租出借证照、制售假药劣药、非法渠道购药、不凭处方售药等违规行为,强化全流程监管。安徽省淮南市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医保、公安、卫健等七部门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通过“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重点开展线索移交与联合执法,2025年1至5月移交市场监管部门问题线索36件,查处医药机构183家,追回违规资金5763.23万元。湖北省江陵县针对药品经营环节,重点查处执业药师不在岗履职、无处方销售处方药等行为,对违法违规“零容忍”;情节严重者移送司法机关,形成震慑效应。陕西省安康市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医保等部门突击检查定点医药机构,聚焦三大风险点:药品耗材储存购销合规性、欺诈骗保行为(如空刷医保凭证)、价格欺诈、未明码标价等。
拆穿围猎老人的“神药”谎言
针对老年人的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陷阱层出不穷:普通食品冒充能防病治病的“神药”;获批医疗器械被夸大包装成“万能设备”;编造“能量波”“微循环”等伪科学概念虚构疗效;混淆食品、保健品与药品界限误导消费者……
浙江省舟山市苗某食品店加密视频宣传普通酒能“杀癌细胞”,67天非法牟利69万元被重罚;河南某电商公司微信推销“地龙蛋白压片糖果”并伪造患者证言,被罚30万元;河南省荥阳市某科技公司将普通理疗仪包装成“治百病”神器被罚20万元;江西省鹰潭市某牛骨粉店公然宣称食品可“治疗关节炎”被责令撤销广告并处罚。
市场监管部门将“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等问题整治”作为重中之重,重拳出击、精准打击,成功查处了一批性质恶劣、手段隐蔽的典型案例,有力净化市场环境,维护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深化整治成效,筑牢老年消费安全防线,让他们远离欺诈阴霾,安享健康晚年。
刀刃向内根治执法沉疴
近年来,个别地方执法部门存在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等问题,损害政府公信力,困扰经营主体。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聚焦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精准发力、重拳整治顽瘴痼疾,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净化执法环境,护航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湖南省祁阳市针对多部门“车轮检查”推出“扫码入企”制度,检查频次下降60%,违规人员被问责;四川省广元市对小微企业标签瑕疵首违免罚,推行“事后回访”指导合规,减负超200万元;湖南省邵阳市建立“同类案件类比台账”,运用大数据统一裁量基准,处罚差异率从32%降至8%。
市场监管部门通过采取科技赋能(扫码入企、大数据)、制度重构(协作备案、裁量基准、考核改革)、清单管理(轻微免罚)、强化监督(公开征集线索、问责震慑)等措施,有力纠治执法乱象,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守护民生计量“秤准量足”
长期以来,居民水电气计量不准确、收费不规范等问题在有的城市和社区比较突出:表具来源不明或不合规;检定记录缺失虚假、台账不全;表具作弊致失准;收费项目、标准、依据未公示或公示不规范;擅自立项、提价、变相多收费;对用户异议投诉处理反馈不及时等。
四川省安岳县“1+N”联合执法强制检定表具1.4万余只,投诉办结率与满意率达100%;甘肃省靖远县跨层级检查民用“三表”,整改台账及收费公示不规范问题;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铁腕整治燃气“缺斤少两”,推动降价年让利超百万元;四川省南江县免费为群众检定表具2896只;安徽省宿州市“三查三规范三延伸”机制覆盖440万只民用表,投诉处理缩至48小时。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在整治居民水电气计量收费乱象中,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与执行力。这些实践不仅迅速回应了群众关切,更通过创新监管模式、强化执法联动、构建共治格局,为维护公平市场秩序、保障民生权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雷霆出击捍卫肉品安全
肉制品安全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聚焦民生关切,将制售假劣肉制品问题整治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实事之一,重拳出击,有力维护食品安全底线和市场秩序。
福建省古田县查获拼多多平台某商家用鸡肉加禁用色素冒充“牛肉干”451袋,涉案人员被刑拘;河南省三门峡市某驴肉汤店以马肉冒充驴肉被行政处罚;四川省广元市某火锅店“鲜鸭血”实为猪血伪造,被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重庆市涪陵区查获销售未经检验检疫鲜猪肉,凸显对私屠滥贩的打击力度。
市场监管系统持续开展制售假劣肉制品问题整治行动,是践行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优化食品领域营商环境的务实之举。持续深化整治,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方能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清剿农村“山寨货”
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积弊已久:“黑作坊”无证生产、使用劣质过期原料;超范围超限量滥用添加剂或非法添加;伪造厂名厂址、冒用品牌、篡改日期;“三无产品”充斥;以次充好、掺杂掺假;农兽药残留超标等。市场监管部门集中力量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整治行动,着力清除食品安全隐患,切实优化农村市场环境。
湖南省娄底市查获两家豆制品“黑作坊”,扣押假冒包装袋23300个、成品豆腐1496包;贵州省兴仁市某蛋糕店使用过期牛奶加工糕点被罚6000元;陕西省勉县某面包坊添加禁用防腐剂被罚没2194元;湖南省株洲市“三色剁辣椒”二氧化硫残留超标被整改并没收违法所得;陕西省汉中市“陕南绿茶”农药残留超标,茶厂被罚没3200元。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的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整治行动有效打击了制假售假、滥用添加剂、原料混乱、农残超标等问题,清除隐患,形成震慑。“全链条追溯”“查办一案、警示一片”的理念,推动整治向源头治理和长效机制深化。
□本报记者 王国明
短评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及
市场监管部门近期聚焦八大民生领域,掀起了一场直抵基层、直击痛点的专项整治风暴——从斩断伸向逝者的贪婪之手,到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从拆穿围猎老人的“神药”谎言,到守护民生计量“秤准量足”;更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根治执法沉疴。这些行动以雷霆之势精准打击乱象,用务实举措与制度革新回应群众呼声。
这场整治的深层价值,在于将“优化营商环境”的宏大命题,转化为千家万户可感可及的日常生活公平——当殡仪馆收费回归合理、校园食堂安全无虞、老人免于“神药”陷阱、水电气表计量精准,政策的力量便穿透阻隔,成为市井街巷的安心、田间地头的放心。市场监管部门不仅清除市场“毒瘤”,更勇于革新自身执法沉疴,以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执法守护竞争生态。
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正是让法治权威、市场活力与民生温度在每一个细微处交汇共生,使公平正义可感可及,变为百姓手中沉甸甸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菓 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