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糊的窗,火烧的炕,排排雪浪挂树上”——
请到雾凇岛上来
北国之春,冰雪渐融,溪流淙淙。素有雾凇第一村的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韩屯村的村民,正感受另一番春的气息。
这个与雾凇岛隔江相望的小村子,在工商干部的帮助下,82户“农家乐”终于摘掉了数年来“黑窝点”的帽子。
吉林雾凇天下奇,每年慕名到雾凇岛欣赏美景的游客成倍增长。前几年,游客走进景区可看到“雾凇岛客栈”“雾凇岛之家”“雾凇岛接待处”等牌匾,这些随意取名的指示牌,不要说游客难以区分,就连当地人也很容易搞错。
商事制度改革后,“农家乐”执照办理不再需要前置许可。但是,雾凇岛周边的一些“农家乐”因私自扩建,没办法提供场地使用证明,而乡、村管理部门担心日后房屋确权的问题,又不愿意出具相关证明,导致执照办理悬而未决。
村民要发展,市场要规范,乡、村又不想多担责,怎么办?龙潭工商分局提议在场地使用证明上加注“仅限办理营业执照使用”,厘清责任后,办照变得畅通。
工商干部主动到村民家,说明规范经营有利于吸引游客、增加回头客,然后连开两次经营户大会,讲解法律法规知识,还邀请了当地电视台的记者参与。
“工商干部来回跑,是真心帮我们。”村民们议论着。面对镜头,“凇之家”业主关亚建说:“我不是不想换,是舍不得‘雾凇第一家’这个名字,新牌匾做好了,我这就换去。”从材料收集到打印执照,前后仅用7天时间,雾凇岛周边的“农家乐”全部办好了崭新的营业执照。韩屯村支部书记胡彦感慨地说:“这次换牌匾既搭工又搭钱,但村里没有一个上访告状的,我当了十多年的书记,这还是第一次。”
景区监管需要合力,龙潭工商分局建议乌拉街镇政府成立雾凇岛景区管委会,同时组建工商、“农家乐”业主QQ群和微信群,第一时间通报旅游市场动态。负责驻地监管的新吉林工商所联合物价等部门,挨家挨户核对“农家乐”菜单价格,要求明确标注鸡、鱼等计量单位,对明显偏离市场价格的菜价立刻进行调整。
雾凇岛是松花江上的一座小岛,因江水环抱、冷热空气相交而易形成美丽的雾凇。过去,雾凇岛旅游特色是“纸糊的窗,火烧的炕,炊烟袅袅饭菜香,排排雪浪挂树上”;现在,民俗依旧,市场更规范,焕然一新的“农家乐”正推进“互联网+旅游”,向世界各地的游客传递讯息——请到雾凇岛上来。
□陈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