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工商局发布《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

信用监管机制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6年04月06日 A8 版)

  河南省工商局近日发布了《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客观总结了商事制度改革带来的结构性变化,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宽去产能新路径提供了有价值的大数据参考。

传统行业注销率较高,产能过剩行业加速淘汰
  由于“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录库的建立,信用监管机制开始发挥作用。数据显示,注销、吊销市场主体大幅增加,个体工商户退市速度加快。数据显示,2015年全省共注销市场主体57万户,同比增长338.5%;共吊销市场主体8703户,同比增长70.4%。个体工商户退市速度加快,其中注销个体工商户53.65万户,同比增长363.2%;吊销个体工商户8113户,同比增长1679.2%。大量“僵尸户”注销、吊销,从商事制度改革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激励程度上来看,效果显著。
  该报告以工商大数据为基础,融合各权威数据研究机构的成果,将产能过剩行业定义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业,水泥制品及类似制品制造业,砖瓦、石材等建筑材料制造业,玻璃制品制造业,玻璃纤维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制造业。报告显示,全省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淘汰速度加快,注销、吊销市场主体884户,同比增长238.6%。

增速出现“四快”“三高”结构性变化
  报告显示,从企业类别、行业分类、产业分布、区域特征等层面分析,河南省企业呈现增速“四快”“三高”结构性变化。
  “四快”即市场主体增速快、私营企业发展快、电子和交通企业增长快、电子信息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报告显示,河南省新登记市场主体稳步发展,日均新登记逾两千户。2015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总量82.11万户,同比增长6.6%;资本总额1.28万亿元,同比增长22.7%。从各类市场主体看,新登记内资企业数量与资本总额同比增速最快,分别为28.5%和45.9%。在中部六省中,河南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低于湖北,排名第二,资本总额居第一位。
  报告显示,河南省私营企业快速增长,创业企业占比不断提升。截至2015年12月底,全省实有企业83.85万户,同比增长24.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资本总额56932.67亿元,同比增长36.6%,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分类型看,私营企业快速增长对企业主体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数量和资本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8.7%、47.8%,对企业总体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5.8%和79.0%。
  报告显示,河南省现代制造业稳步发展,机电类产业占比过半。从年均增速看,“十二五”时期,现代制造业企业数量年均增长8.9%,资本总额年均增长7.2%,分别较“十一五”时期提高了6.6个和0.5个百分点,呈稳定增长态势。现代制造业中,机电类企业优势比较突出,电子类和交通类企业增长较快。机电类企业数量和资本总额占比分别为52.4%和49.0%,占据了现代制造业的半壁江山;电子类企业数量同比增速最快,达到了12.3%;机电类、交通类企业资本总额同比增速达25.0%和21.8%,在现代制造业中居前两位。
  报告显示,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处于高速发展期。截至2015年12月底,全省实有电子信息产业企业2.60万户,同比增长45.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7个百分点;资本总额1485.94亿元,同比增长32.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2个百分点。软件业优势地位明显,企业数量和资本总额分别占比88.2%和61.5%;软件业增长势头明显快于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数量和资本总额同比增速分别达51.9%、53.1%,高于电子信息制造业43.5个、43.6个百分点。
  “三高”即市场主体活力高位趋稳,大众创业热情持续高涨,高技术服务业集中度高。
  报告显示,河南省市场主体活力高位趋稳。2015年全省市场主体活力为25.2%,较2013年提升了2.3个百分点。从各类市场主体看,商事制度改革对企业活力提升作用更明显,2014年企业活力高达31.2%,2015年略微下降至28.1%,但仍高于改革前水平。
  报告显示,2015年以来,河南省大众创业热情持续高涨,创业企业成为新登记企业的主力军,占新登记企业的比重持续攀升。截至2015年12月底,全省创业企业15.16万户,占新登记企业的比重达80.0%,占比较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相比“十一五”末增长了16.6个百分点。
  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全省实有高技术服务业企业5.76万户,占现代服务业企业总量的25.5%,较上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资本总额2810.59亿元,占现代服务业企业资本总额的13.6%,较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从同比增速看,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8.9%,高于现代服务业14.6个百分点;资本总额同比增长50.4%,高于现代服务业17.3个百分点。

信用监管营造良好环境
  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了创业热情,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动力。但从目前情况看,“宽进”基本实现,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严管”,推行信用监管成为当前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河南省工商局负责人表示,为配合加快“全国一张网”建设,目前正在建设河南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监管警示系统。这个系统的建设思路是:建设一个中心,搭建两个平台,完善三项机制,体现三个作用,具备三大功能。一个中心即企业监管大数据中心,两个平台即面向公众的公示平台和面向监管部门的业务平台,三项机制即信息公示机制、联动监管机制、信用奖惩机制,三个作用即公示、监管、警示作用,三大功能即公示查询功能、联动监管功能、决策辅助功能。系统建成后,信用监管的手段将更加丰富。

□尹剑桥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