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罚款思维里走出来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6年04月06日 A8 版)

  日前去基层座谈信用监管工作时,一位老同志反映,去年去企业开展公示信息抽查时,遇到几家企业不仅不配合抽查,而且把检查人员赶出门外,还恶语相加,对这样的企业,我们为什么不能处罚它们?法律法规规定只能把它们的行为进行公示,太没有约束力了,应该重罚它们才对。这位老同志反映的现象,在基层普遍存在着。一些同志感叹信用监管的力度不够,没有罚款的效果来得快,他们留恋过去的传统监管方法。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健全全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举措,势必颠覆传统的市场监管机制、手段和方式。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审批大量减少,“双创”持续发力,各项扶持政策落地生根,市场主体数量越发庞大,市场情况越发复杂,政府管理方式由事前监管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监管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监管人员必须适应这种颠覆式转变,不能总留恋罚款和市场巡查等传统手段。
  目前,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正在搭建中,新型市场监管机制的探索尚在磨合期,制度的威力还未充分发挥出来。新旧机制交替之际,会出现各种新问题,有些同志不太适应,也是正常现象,要通过学习法律,逐步适应过来。“罚款不是目的,给群众解释、让群众了解法律背后的意义,让他们自觉遵守法律,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才是我们的目的。”近日,笔者所在的安徽省宣城市工商质监局正在开展集中学法月活动,局领导在作辅导报告时讲得很明白。处罚不是目的,规范才是目的,新形势、新情况下,规范市场秩序就要摆脱对传统监管理念和手段的依赖,尤其要跳出罚款思维,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在信用监管上多下功夫。
  跳出罚款思维,是大势所趋。原来法律法规上规定的罚款,部分经营者能“罚得起”,受罚后他们照样干违法的事情,因为他们不怕罚。而如今,信用监管编织的“全国一张网”,让经营者面临不可承受之重,面临“罚不起”的境地,倒逼他们走上规范之路。
  跳出罚款思维,也是工作理念、作风转变的必然趋势。规范市场秩序,行政处罚不可少,但不是唯一途径。在“放、管、服”协调发展的大前提下,要在提高服务水平上下更大功夫,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消费的新变化新需求,积极转变工作理念,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脚上沾了多少泥土,就会在群众心里留下多少印记”,只有积极转变工作理念,真正亲民近民为民,才能赢得群众的尊重。

□罗忠妹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