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情调 木本情怀

——读张潮《幽梦影》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6年04月19日 A4 版)

  文字是草本的,墨香里研磨着花草的情调;纸页是木本的,年轮里镌刻着草木的情怀。没想到,会遇到浪漫得能描绘出幽梦影子的清代张潮写出的这样一本书——《幽梦影》。
  最熟悉草木的人是李时珍。怀香、知母、当归、望江南、红娘子、王不留行……这些名字,听着就可人,清气提神。对这些草木,“药圣”太职业了,只懂药性,不懂性情。在他的笔下,它们只是一味味药而已。张潮则不同,他笔下的草木通人情,解人意。
  芸芸众生间,人的优越感在于独立的精神世界和思想空间。这样说有些虚无缥缈,于草木更甚。但草木有本心,也有着独特的情感、情调和情怀,甚至拥有自己的信仰。张潮说:“植物中有三教焉:竹梧兰蕙之属,近于儒者也;蟠桃老桂之属,近于仙者也;莲花葡萄之属,近于释者也。”正因如此,张志和樵婢渔奴,林和靖梅妻鹤子,陶渊明菊邻桃友。“世人峥嵘,植物中荆棘而已”,相较之下,与草木交往更简单、安全。
  人有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落叶归根,乔木染思,草木亦有人伦。在张潮看来,“牡丹为王,芍药为相,其君臣也;南山之乔,北山之梓,其父子也;荆之闻分而枯,闻不分而活,其兄弟也;莲之并蒂,其夫妇也;兰之同心,其朋友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这般和谐、崇高的人道,草木却比人走得更稳健。
  就说说婚事吧。张潮说:“物各有偶,拟必于伦。”结偶须待花信,比如,梅品清高,棠姿妖艳,不可为夫妇。“不若梅聘梨花,海棠嫁杏,橼臣佛手,荔枝臣樱桃,秋海棠嫁雁来红,庶几相称耳”。若以芥嫁笋,“必受河东狮子之累矣”。
  人不能饮食雨露阳光,但可以与草木为邻。一草一木皆菩提,一人一生皆因果。张潮懂草木,如此写道:“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人是性情人,草木是性情草木,这样的人和草木相逢,正应了秦观那一句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人有情,择草木为友邻;草木有意,以人为知己。对此,张潮如数家珍:“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杏以董奉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荔枝以太真为知己,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香草以灵均为知己……”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人如此,草木亦然,而且更有韧性和定力,“一与之订,千秋不移”,这也是草木的情调和情怀,印证了《诗经》中的句子:“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周作人说,《幽梦影》是那样旧,又是那样新。今人亦能深切畅快地体会其中滋味,怎能不叫人拍案叫绝?我想,拍案叫绝的,该是那行将绝版的草本情调和木本情怀吧。

□葛亚夫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